受传统文化熏陶,东亚女性往往更偏爱面部轮廓流畅,如“瓜子脸”和“鹅蛋脸”般的美丽脸型。古语有云:“美人在骨不在皮”,这恰恰强调了颧骨颧弓复合体在塑造面部轮廓时的关键作用(见图1,红圈所示)。图1展示了颧骨颧弓复合体的形态。当颧骨过高时,从45°侧面观察,面部会显得局部突出,缺乏柔和感(图2,红圈所示)。同时,外扩的颧弓会使中面部显得宽大(图2,红线所示)。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面中部和颞部呈现凹陷状态,给人留下衰老憔悴的印象。图2展示了高突的颧骨和宽大的面中部,这样的“梦中情脸”往往让求美者们渴望通过“磨骨”手术来改善。然而,实际上,大部分颧骨高突及颧弓外扩的情况,单纯依靠“打磨”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更需要的是“截骨”手术。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避免诸如骨不连、面颊严重下垂等潜在并发症,我们科室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探索,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颧骨颧弓“截骨”术式。这种术式能够提供稳定的双支撑,已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证明其显著疗效和安全性。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口内切口对颧骨进行L形截骨(图3,L形红圈所示),同时利用耳前发迹边缘的隐蔽小切口(约1.5cm)进行颧弓截骨(图3,红圈所示)。与众多其他手术方式不同,我们的技术理念在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直接去除骨质以预防可能的骨不连并发症。相反,我们通过巧妙地调整骨块的位置,即实现后退与内收的效果,来达成所需的面部轮廓改变。同时,为了防范软组织严重下垂的问题,我们不仅会向上提起骨块,还会尽可能多地保留并提升附着的软组织,使其随骨块一同上移(图4)。通过巧妙运用前方截骨平台与后方颞窝的双支撑结构,结合钛钉钛板的稳固固定,我们能够确保骨块在理想位置上的稳定性,有效预防意外移位。此外,这种固定方式还能最大化骨接触面积,从而显著降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术后长期的骨骼重建效果如图5所示:颧骨颧弓“截骨”手术,尽管在整形美容领域属于风险及创伤相对较大的手术,但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与技术创新,其并发症风险已显著降低。对于那些渴望改变面部轮廓外形并符合适应症的求美者来说,这一手术无疑是实现美丽梦想的理想选择。
颅颌面整形二科,作为中国医医院的重要科室,拥有完善的医师梯队和雄厚的技术力量。科室主任滕利教授,医院的颅颌面中心主要创始人之一,以及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颅颌面学组的组长,是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在滕利教授的带领下,科室的其他成员,包括卢建建主任医师、徐家杰副主任医师等,都致力于颅骨畸形矫正、正颌外科、面部轮廓整形等领域的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
科室特色技术包括数字化技术辅助的颅骨畸形矫治、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的正颌外科手术、计算机设计模拟下的骨轮廓整形、骨延长技术治疗上颌短小畸形等。此外,科室还应用自体脂肪移植或显微外科组织移植技术治疗颜面凹陷不对称畸形,以及自体骨或人工材料3D打印技术修复颅颌面诸骨缺损等。除了繁忙的临床工作,科室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基础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活动。他们每年都会举办全国性的颅颌面外科学术交流活动,同时承担多项省部级、院校级及院所级的科研课题。此外,科室成员在国内外知名杂志上发表了余篇学术论文,参编了10余本专业书籍,并荣获多项科研奖励。在人才培养方面,已成功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目前还有9名研究生在读。同时,科室每年还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10余人。
自九十年代初开始,颅颌面整形二科的团队成员就已投身于颅颌面外科领域的工作中,凭借卓越的技术水平和强大的综合实力,稳居国内领先地位。全科成员的通力协作,已助力众多患者成功完成颅颌面畸形、正颌外科、面部轮廓和面部美容的手术治疗,赢得了广泛的患者好评。展望未来,科室将继续努力,不断开拓进取,以期更好地造福于广大患者和求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