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妈妈带着“歪脖子”宝宝来就诊,来听听她们怎么说:
林妈妈
我家小孩出生不久就发现他老喜欢往右边睡,帮他把姿势调到中间不一会又往右边睡了,也不知道有没有问题。
张妈妈
我给宝宝换衣服的时候,竟然摸到宝宝右边的脖子有肿块?!
刘妈妈
我家孩子看东西老往左边看,我一开始以为她有斜视,带去眼科看发现没问题,医生叫我来小儿康复这边看看。
其实,以上家长说到的情况,可能说明您的宝宝有“斜颈”的困扰!目前,由于高龄产妇的增多及孕期活动量的减少,小朋友的斜颈患病率有升高趋势,国外最近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多达16%的新生儿在出生时患有斜颈,这使得“斜颈”成为最常见的先天性肌肉骨骼异常疾病。
接下来让小编科普下斜颈这个疾病。
一、什么是斜颈?
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的增厚和缩短,导致婴儿出现头部偏斜在一侧、下巴转向对侧的自发性斜颈,是一种良性的儿童骨关节肌肉畸形。
二、胸锁乳突肌在哪里?
起点在胸骨柄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点在颞骨的乳突(即耳后)。
三、斜颈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NO.1
头部向患侧倾斜,下巴转向健侧。
NO.2
可能合并颈部关节活动度受限。
NO.3
可能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内触及肌性肿块或肌痉挛。
NO.4
颜面部不对称:患侧脸部窄平,患侧耳朵和眼睛偏小,双耳不等高。
NO.5
斜头(最常见并发症)。
NO.6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NO.7
下颌不对称畸形、马蹄内翻足、脊柱侧弯等。
四、分型
NO.1
姿势型(最轻):只是头部偏斜。
NO.2
肌紧张型:胸锁乳突肌挛缩,颈部关节活动度受限。
NO.3
肿块型(最重):胸锁乳突肌纤维化肿块,颈部关节活动度受限。
五、家长需要配合医生做的相关筛查
NO.1
若患儿有难产、臀位产、胎位不正、巨大儿、使用产钳等出生情况,更要注意排除斜颈的可能。
NO.2
婴儿面部五官、头颅出现不对称情况。
NO.3
引逗婴儿的主动颈部扭转运动,颈部活动不对称。
NO.4
被动侧屈和旋转脖子,两侧活动度相差较大(1岁内小孩子正常侧屈70°,旋转°)。
NO.5
触摸胸锁乳突肌处紧张或者有肿块。
家长朋友们,要是发现您的宝宝有上述问题,医院检查,对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孩子是否有“斜颈”等问题的困扰。
斜颈诊断金标准:胸锁乳突肌厚度患侧/健侧1.19。
六、斜颈有什么治疗方法
早期的治疗手段包括推拿,牵伸治疗,主被动的关节活动,肌力训练,肌效贴,电刺激,矫形器等。其中牵伸治疗是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斜颈早期首选治疗方法。如果治疗到一岁半还没达到临床治愈可考虑外科手术介入。
为做好“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中医康复治疗,医院/云南中医院儿科医师到以本病为重点专科专病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康复科进行了系统学习,同时结合我院儿科康复组的经验及优势,为宝贝们量身定制了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案及路径,更好的服务患儿及家长。
七、“斜颈”的预后
斜颈是一种良性肌肉畸形疾病,在新生儿期予以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避免手术。出生后3个月内早期治疗,约90%的病例预后良好。如若不加以及时干预,会使孩子的颜值大打折扣。所以,家长朋友们需要配合医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八、斜颈患儿的日常生活应注意什么
NO.1
家庭康复早期应保证一定的牵伸治疗量;
NO.2
哺乳时,患儿取患侧卧位(患侧在下方);
NO.3
睡觉时头尽量保持在中立位或下巴转向患侧;
NO.4
视听觉的刺激也要来自患侧上方;
NO.5
横抱婴儿也是患侧在下。
医院儿科康复组由何平主任带队,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专业医务工作者组成,同时拥有专业的儿童康复治疗师,是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的医疗团队。我们一直坚持“早期、全面、高效、精准、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理念,追求“以患儿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采用现代康复治疗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康复模式,从患儿的认知、语言、运动、感知、自理、社会适应等方面,提供专业的评估和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
小儿斜颈勿忽视,有需要的家长请到儿科咨询,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及治疗。
儿童康复专病门诊
?时间
周一:14:00-18:00
周日:08:00-12:00
?地点
医院光华院区门诊楼二楼儿科门诊
?咨询电话
光华院区—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