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医生,他以博爱的胸怀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无数个患者的痛苦;作为一名科室主任,他在平凡而神圣的医疗工作中,辛勤耕耘,以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精益求精的技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称赞和同行的敬佩。
他,就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骆宝民。
故事分享
濮阳市十大卫生健康卫士—骆宝民
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骆宝民始终本着“患者无小事”的态度,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作为自己的天职,他深受患者好评,经常收到锦旗、感谢信,在患者中树立了良好的“白衣天使”形象,医院的一面旗帜。
自从新乡医学院毕业至今,三十多年来,骆宝民一直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可以说把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医疗卫生事业。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使他早早地患上了高血压病和椎间盘突出病,切身的疼痛,不但丝毫没有动摇他对事业的追求,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献身医疗教学、临床、科研事业上的决心。病房就是家,病人如亲人,全年65天,除开会和学习外,他始终坚持每天查房和临床工作,坚持每天到得最早,走得最晚。他深知一名医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更知道病人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召唤。4年来,病情就是命令,只要病人有需要,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总是以最快的时间赶到病人身旁,医院需要的岗位上。就是他的这样一种精神和责任感,受到广大患者、家属和全院职工的广泛赞扬,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医德高尚廉洁行医
“医者仁心”。骆宝民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水平、精湛的医疗技术,更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医德。“热心肠、医术过硬、医德高尚”,这些都是患者和同事们对他的评价。
去年正月十五的晚上我正在家中陪着自己的家人,吃团圆饭,看晚会,和气融融。“叮铃铃”,一阵铃声划破了融洽的气氛,全家都望着他,医院的急诊电话,医院转来6岁的小患者,因为燃放烟花爆竹,孩子被炸伤头面部,伤势严重。患者的病情牵动着他的心,他二话没说,医院,经过仔细检查,制定了可行的手术方案,并亲自加入到抢救队伍中。
由于损伤面积较大,小患者的手术持续了将近6个小时,待到结束,已经是凌晨两点钟。当他告知病人家属孩子已脱离危险,孩子的妈妈哭着说“大夫,太感谢你了,你要是不来,那我家孩子可咋办啊!”他微笑着,说:“孩子没事就好,加班加点,急诊手术,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都是常事了。”病人家属非常感激,堵着门硬要塞给他元“感谢红包”,要请手术的医生护士吃饭,“大夫,您收下吧,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他实在推辞不下,只有假装收下,转身为病人交上了住院费。
骆宝民经常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诫科室的医生:“病人赚钱都不容易,我们不能乱花病人的辛苦钱,要用最佳的治疗、最少的成本为患者解除痛苦。”在他的带领下,耳鼻咽喉科的全体医护人员都养成了良好的风气,不仅得到了领导的赞誉和同事的尊重,更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崇敬。
“真诚关爱病人、降低治疗成本、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一直是他追求的医疗理念。他坚持认真制定诊疗计划、仔细研究治疗方案、不厌其烦地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心声、将患者的治疗费用降至最低。凡是经治的患者,他总能随时耐心地听取和解答患者的各种电话咨询。为此,很多患者和家属都对他充满感激之情,多次准备了红包和礼物,均被骆主任拒收。送来的锦旗和表扬信也被他低调的束之高阁。
硕果累累勇攀高峰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又是创新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卫生医疗行业又是业务性强、技术知识更新较快的行业,为保持自己在业务工作中的优秀状态和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骆宝民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和新业务,力求用最佳方案在最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的病痛。
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坚持不懈地钻研五官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及其国内外先进诊疗技术。他主持完成的“过敏性鼻炎微创治疗的新课题”填补了濮阳市乃至全省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空白。过敏性鼻炎在我国属于易患病之一,特别是合并过敏性哮喘病人,长期吃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甚至丧失劳动能力,针对如此高发的疾病,骆宝民带领导他的团队针对该病的发病机理,率先开展了“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经过临床长期观察,该术式疗效显著,随着导航技术的开展,手术更加精确,为很多过敏性鼻炎患者解除了痛苦,而且避免了很多的并发症。
“敢于创新、积极探索”的观念催动他不断地前进,在赴北京01医医院进修学习期间,他对喉部手术、鼻窦内窥镜手术、耳部手术、头颈手术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大量的实际操作,阅读了很多国内外医学文献,并多次参加新技术研讨会,向同行学习切磋,及时了解本专科疾病诊断治疗的新技术、新疗法,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操作图案和心得体会。回院后,迅速将所学技术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提高了治疗耳鼻咽喉部疾病的诊治水平和抢救能力,在濮阳市率先开展了鼻窦内窥镜手术、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这项创伤小、愈合快的新技术的快速开展,为广大耳鼻喉疾病患者提供了一个经济、安全的治疗平台,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保障,医院医疗技术的进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骆宝民常说:“一花开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作为团队的领路人,他时刻不忘对新人的培养和教育。他和年轻医生一起制定培养计划,手把手带教,从病历书写、体格检查、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科研意识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