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小儿骨科团队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成功完成7岁男孩下肢肢体延长术,为儿童先天性肢体畸形的精准手术治疗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同时也标志着医院骨科手术在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建设上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7岁男孩罹患罕见疾病,
漫长等待终迎治疗良机
7岁的患者小鑫(化名)天生右下肢短小畸形,脚趾第4、5列缺如。这种先天性小儿腓骨发育不良在现实生活中十分罕见,发病率低,仅为几十万分之一。这种疾病手术和治疗过程非常漫长,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延长计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患者父母带小医院,医生都表示没有足够的治疗经验,预期效果不确定,最后医院。由于孩子当时年龄尚小,专家建议先穿矫正鞋进行矫正,等待时机成熟实施手术。
经过7年漫长的等待,小鑫终于迎来了健康生活的机会。如今随着左腿的正常生长发育,右腿已经比左腿短了7厘米,手术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父母带着小医院沈阳分院。
医院小儿骨科主任、医院派驻专家徐刚主任接诊后,经仔细查体及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明确其诊断为“腓侧轴旁半肢畸形(右)、下肢不等长(右侧短)、并趾畸形(右第1、2趾)”。
儿童先天肢体畸形难度大,
天玑开启精准治疗新篇章
现在小鑫的右腿比左腿短7厘米,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随着生长发育,两条腿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后续治疗难度也越大。徐刚主任和小儿骨科行政主任陈永刚决定为小鑫实施右下肢肢体延长术。与以往手术不同的是,这次手术用到了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
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帮助下,通过透视技术精准定位,打破了传统手术“暗箱操作”的局面;多维度灵活转动的机械臂大大提升了操作稳定性;导航系统可随时监测患者的细微变动,手术精确度有效提升。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解决了传统骨科手术中的三大技术难题:视野差、难精准、不稳定。
经过近四个小时,小鑫的手术顺利完成。据了解,在术后的半年内,小鑫的外固定架需要一直佩戴,等到他11岁左右,再根据发育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再次实施下肢延长矫正术。
这次手术的成功对于小鑫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今后,小鑫还有很长的治疗之路需要走。未来,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医院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帮助孩子们健康、幸福成长!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能够辅助开展脊柱外科手术以及创伤骨科手术,以机械臂辅助完成这些手术中的手术器械或植入物的定位。
产品兼容2D与3D模式,独有入钉点及钉道计算智能算法,机械臂精准运动到规划位置,借助骨科引导器,为医生提供精准稳定的导针置入路径。按照术中规划,医生可以精准设计并置入内植入物。
天玑?另辟蹊径,使常规手术精准微创化、复杂手术标准化、关键操作智能化、医疗资源均等化,临床优势显著,智慧骨科的未来可期。
文章来源
医院
整理:天智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