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患病症状
治疗方法
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方法
饮食保健

狙击腰椎管狭窄症的利器OLIF技术见缝

如果你走路跛行,建议看此文。

如果你已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推荐看此文。

如果你得了腰椎管狭窄症,准备手术,一定要看此文。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如今可谓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在门诊遇见腰痛的患者,大多都会主动的询问自己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以至于当我检查了一堆后告诉患者,您可能还有“椎管狭窄症”的时候,很多患者和家属都会一脸懵,“椎管狭窄”是个什么鬼?听都没听过,很严重么?要手术么?

(1)啥是椎管?

要说起椎管,就得从脊柱说起了,人的后背有一根脊柱,上连接头颅,下连接骨盆,非常的坚固和稳定,支撑着我们的躯体。我们的腰椎的骨性结构主要是由一块块椎骨“垒”成的,就像一摞厚厚的硬币一样。每两块椎骨之间垫着的软垫就是“椎间盘”,而每一块椎骨的后方中央都有一个孔洞,所有的“孔洞”叠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条中空的管道,也就是我们所称的“椎管”。

而这个椎管里“走”着的就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脊髓,也就是上图中的椎管里黄色粗大的成分。脊髓又会在每一节段的椎骨缝隙中,向左右“张开手臂”般的分出神经根,这些神经根就会一直分布到上下肢等地方,分管我们的运动和感觉。

椎管的作用:支撑人体重量和保护脊髓神经,维持一定的运动功能(屈伸和旋转)。

(2)啥是“椎管狭窄”?

所有的脊髓和神经,只要它们走形的“通道”的“管腔”变得狭窄了,都叫椎管狭窄。是的,不只是中央的大椎管狭窄了叫椎管狭窄,旁边一些小的神经通道(侧隐窝、神经孔)变狭窄了也叫椎管狭窄。

所以,你就明白了腰椎管狭窄,其实并不只是椎管狭窄,侧隐窝等其他里面有神经走形的通道,只要狭窄了,都叫椎管狭窄。

(3)“椎管”为啥会“狭窄”?

那么,好端端的,这些管腔为什么会变狭窄呢?

脊柱(椎管)的作用:支撑人体重量和保护脊髓神经,维持一定的运动功能(屈伸和旋转)。支撑和保护需要稳定,越坚固越好。脊柱的屈伸和旋转运动,强调灵活,但灵活活动的同时就会磨损,劳损。脊柱的稳定需要周围的肌肉和脊柱本身内在结构的稳定。脊柱的运动单位包括前面的椎间盘和后面的两个小关节,称为三关节复合体。这些关节的重要连接有后纵韧带和黄韧带。

引起椎管狭窄的原因一般有2个。

一是有些人本身的椎管就窄,这样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椎管狭窄。比如同样的车流量,狭窄的公路就比宽阔的公路容易出现堵车。

不过我们平常所见的椎管狭窄大部分都来自于第二种,即后天性椎管狭窄,或称之为继发性椎管狭窄。

这就像高速公路,本来车水马龙非常通畅,可是高速公路上出现车祸抢救,或者修路施工,给本来宽阔的通道上造成了狭窄。

而后天性椎管狭窄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退变性。随着年纪的增大,肌肉力量减弱,骨质强度下降,椎间盘发生退变,椎间盘失水,椎间隙变窄。连接椎间盘的后纵韧带会变得松弛,是岁数大的人越来越矮的原因。

对于两个椎体来说,原来对合关系非常好的小关节,因为两个椎体的相互靠近,小关节就对合不上了。

由于椎间隙的变窄,椎间盘负担的压力减弱,后纵韧带和后面的小关节的负荷会增加。作为机体的代偿,小关节会出现增生,韧带会增生肥厚钙化,使脊柱再处于稳定。

由于椎间隙变窄,小关节发生移位,应力增加,会出现骨质增生和周围小韧带和黄韧带增生肥厚。因为黄韧带就在椎管里面,它也会占掉椎管的一部分容积。而小关节因为周围韧带的损伤增生,钙化变得更大,这样,椎管的容积不变,但是容积被小关节,黄韧带越占越多,再被突出的椎间盘占掉一部分,神经就越来越挤,就出现了椎管狭窄。

由于椎间隙的变窄,小关节移位,韧带皱缩,加重椎管容积变小。

这好比三个人扛重物,其中一个人蹲下去,不出力,其余两个人压力会增加,超过一定范围,这两个人会趴下。

椎间隙的变窄是关键的病理过程,导致了脊柱的不稳,导致小关节和韧带的压力增加,导致了椎管容积变小。

(4)腰椎管狭窄的症状

腰椎管狭窄的主要症状就是所谓间歇性跛行。什么意思呢,就是患者开始走没事,走着走着就出现腿疼,发紧,有一种缺血的感觉,必须蹲下休息,休息一会就好点了,继续走,然后又出现刚才的情况,再休息再走。严重的患者走上50-米就不行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随着患者的活动,小关节乱晃,关节周围的韧带和黄韧带承受了大量损伤,出现了水肿,微出血。随着走路,肿的越来越大,占掉椎管容积越来越多,神经的空间越来越小,神经就不过血了,这时候患者受不了了,停下来休息,损伤停止,韧带肿胀逐渐消退,又可以走了。

(5)目前治疗

不管患者多么地想通过保守治疗的方法来缓解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总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没有明显效果。还自觉症状明显且持续性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或出现明显的坐骨神经痛和明确的神经功能损害,尤其是严重的马尾神经损害,或伴随的腰椎滑脱、侧弯进行性加重,这些患者则不得不接受腰椎管狭窄的终极治疗——手术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最关键一个字是“窄”。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压迫神经的异常结构,这一步我们称之为“减压”。这个有压迫就需要减压的道理虽然简单,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容易。

上述椎管内导致狭窄的三个因素,都处于脊柱的核心部位,位置较深,要想对这些结构动手,首先得充分显露。为此我们脊柱外科医生不得不切开皮肤皮下和腰背筋膜,切断部分脊柱后方肌肉的椎板附着点并向两侧外边牵开,充分显露椎管的后壁和后外侧结构——椎板和小关节。为了神经的充分减压,需要损伤部分肌肉组织和切除部分骨性结构,这就造成了脊柱的稳定性下降。稳定压倒一切,需要用内固定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常规的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副损伤和并发症。

斜外侧前方入路微创脊柱融合术(OLIF)

微创手术、微创治疗、微创理念,如今在骨科领域非常受患者欢迎。很好理解,对于腰腿疼痛严重到不得不接受手术的患者来说,这种情况下最好是接受微创手术,这是人之常情。能否做到不破坏脊柱的正常结构,或是尽量减少破坏。

传统的脊柱融合术需要剥离椎旁的肌肉,减压神经需要打开椎管,出血相对较多,创伤相对较大,有较多的瘢痕组织。

为了解决传统脊柱融合手术的问题,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医生尝试用斜外侧前方入路(OLIF)的微创脊柱融合术,该术式不需要剥离后方脊柱的肌肉,通过撑开椎间隙恢复高度来获得间接的减压,出血很少,能够满足快速康复的需求,手术后患者经过4-6周的康复就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1)什么是OLIF手术?

可能许多患者对OLIF手术比较陌生,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OLIF手术的全称就是斜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它是一种微创手术,较传统手术风险小,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并更有利于患者康复,是一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OLIF在腰大肌前方与腹部大血管鞘之间的自然间隙游离出操作区域(人体内的正常缝隙),既降低了腰大肌与腰丛神经的损伤概率,又能避免对椎管内造成干扰,减少神经根粘连与损伤的风险,同时保留了前后纵韧带,无需剥离椎旁附着肌群,避免脊旁肌损伤,有利于椎体间稳定性的维持,并且OLIF术中植入的融合器型号更大,可自带前凸或侧凸角度,既可增大融合面积,提高融合率降低融合器沉降风险,又可矫正侧后凸及旋转畸形,获得良好的间接减压效果。由于能切除足够多的椎间盘组织,融合器与终板接触面积大,并可向两侧延伸至椎体周围致密的骨性隆突上,所以可大幅增加融合器的支撑强度。

在人体的正常缝隙中放入通道,通过通道放入大的椎间融合器,撑开变窄的椎间隙,复位移位的小关节,滑移的椎体,拉伸皱缩的后纵韧带,增大椎管容积,间接达到椎管减压的作用。可谓见缝插针,以迂为直。

(2)OLIF手术优点

相较于传统腰椎手术需背后开刀(后路),OLIF手术:

1、不破坏腰椎后方结构,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

2、手术操作区域在椎管前方,不进入椎管,避免了对椎管内结构的干扰,通过间接减压解除神经压迫、减少了对椎管内神经脊髓的干扰,手术安全;

3、可放置较大的椎间融合器,有效地改善椎间隙高度,提高融合效率;

4、术后切口疼痛及腰背疼痛的并发症少;

5、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下床早,缩短住院时间及患者康复时间。

(3)什么样的患者适合做OLIF手术?

OLIF的适应证广泛,主要包括:退行性腰椎滑脱、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管狭窄症、腰椎节段不稳定、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退行性腰椎侧凸、腰椎术后翻修、椎间隙感染、创伤、肿瘤等。

微创只是一种理念,没有绝对的微创,只有更加微创。对于疾病的治疗必须“以人为本”实行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达到对患者身体破坏最小的同时获得到最多的益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mrc.com/yfff/13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