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患病症状
治疗方法
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方法
饮食保健

自我身体检查表特别实用收藏并转发了

如你发觉身体有下列不适或症状时,有可能是身体某方面出了问题,医院检查:

晕、头昏

早晨醒来后头晕、头昏,可能出现了颈椎骨质增生或血黏度高等疾病.心慌饥饿感凌晨4-5点钟醒来有强烈的心慌饥饿感,且疲乏无力,直到吃早餐后不舒适的感觉才逐渐消失,提示可能有糖尿病倾向.清晨浮肿如果在起床活动0分钟之后还不彻底消失,则提示可能有肾病或心脏病.棕色尿液提示肝脏可能出现问题.口臭可能是胃或肝出现了问题,或是牙周病引起.口中有氨味要格外注意肾脏的健康.眼睑苍白提示可能患了缺铁性贫血.眼角出现模糊的灰环说明心脏可能有问题,中年男性应马上与医生联系.脸色潮红可能与心脏病或高血压有关.恶心想吐除去怀孕的原因,若每天早上都如此,可能是慢性胃炎.舌面白而呈毛茸状态提示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失调或身体出现了某种癌变白.眼睛痛除去用眼疲劳的原因外,看书看报时眼睛剧痛就要小心青光眼了.手发抖可能是甲亢,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病.吃油腻食物后上腹疼痛,并放射到右肩背部很可能是患有肝胆疾病.食欲亢进,体重却减轻可能患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没有食欲,见到油腻就恶心,易疲劳可能是患了肝炎.饭后总是出现反酸、腹胀或腹痛等症提示积食了,要多吃新鲜蔬菜,三餐要注意清淡、好消化.爬楼梯时心慌、胸闷提示心脏功能较弱.指尖比指节更粗大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肺部疾病.指甲生长缓慢,没有光泽且变黄变厚提示淋巴系统出了毛病.手背静脉突出随着年龄增加,会有此现象,但也有心脏病的可能.手掌泛红肝脏出现问题时,因荷尔蒙失调,手掌会发红.手掌潮湿过度兴奋或紧张时手掌会出汗,若常如此则可能是甲状腺异常.背痛除了肌肉痛,也可能是脊椎或内脏有了毛病.伸懒腰时腰痛多为坐姿不良.单纯头晕若不是因为工作单调,请检查一下甲状腺.洗澡时头发容易脱落提示头发养分不足或是荷尔蒙分泌异常.黑痣变大或新长出痣当心皮肤癌的侵袭.皮肤上出现非摩擦所致的红斑有可能是肝病的前兆.打鼾情况十分严重则提示可能鼻子或呼吸道出了问题.磨牙如果每天晚上都磨牙,牙齿一定出了问题.必须高枕头才能入睡提示心脏功能弱.经常因脚抽筋而惊醒提示可能是缺钙或动脉硬化.眼睛是大脑的窗口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眼底是窥探大脑的窗口.美国《心理科学》杂志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眼底的细小血管可以揭示大脑的健康程度.科学家发现,这些血管越粗的中年人在智商测试中的成绩越低.所以中年人有必要每年检查一次眼底.

皱纹多血压高

皱纹并不仅仅是衰老的迹象.《老年医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皱纹多也可能是心血管问题的预兆.当研究人员将人群按心血管病的风险进行分组研究时发现,皱纹少的人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也更低.

食指长不易得前列腺癌

研究报告显示,食指比无名指长的人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比无名指长于食指的人低1/3,因此食指长度可以作为估测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的简易指标.

牙齿越有力大脑越健康

研究报告暗示,咀嚼能力的强弱可以预测老年痴呆风险的高低,牙齿越有力的人大脑越年轻.但研究人员尚未确定到底是大脑衰老导致了牙齿健康的恶化,还是咀嚼能力变弱影响了大脑.

睡眠不好易得眼病

我国台湾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在5年内患上青光眼的几率要比普通人高出一倍.这种眼疾有可能导致人最终失明.当你呼吸不规律时,由于氧气缺乏会伤害视觉神经,此外血液中氧气不足也会诱发青光眼.

唇疱疹与老年痴呆有联系

有人患感冒时嘴唇和鼻子附近会出疱疹.据估计全球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有此症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59~79岁的人群进行了8年跟踪研究,结果发现那些容易出唇疱疹的人患认知障碍的风险要高一些.

听声音判断身高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仅仅听一个人讲话就能比较准确地判断他的身高.随着身高增加,肺部气管底部发出的声音频率(专业上称之为声门下共振)就会显着降低,所以高个子的人往往音调较低.

7种脸色是疾病的征兆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机能的好坏,可在脸上反映出来.当脸上出现以下这些症状时,可能您的身体出现了健康问题.为了将这些疾病隐患及早扼杀在摇蓝之中,不妨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观察您的脸部.肌肤的颜色、光泽能反映内在脏腑的健康状态,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1、脸色发黄发黄主要是因为肝细胞损害或胆管阻塞,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渗入组织与黏膜而造成的,医学上称之为黄疸.此种脸色主要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肝癌、胰腺癌等症的患者.此外,钩虫患者由于长期慢性失血,也会出现脸色发黄的症状。、耳朵发红

耳朵代表了肾的状况.耳廓呈红色或紫色说明循环不好.要少饮酒,少吃精细食物,少吃糖,多做运动以促进循环功能.

3、面颊呈褐红色

面颊发红是高血压的征兆.因此,面部呈此颜色的人要注意减少吸烟量或戒烟,经常量血压.

4、脸色紫绀

其多数情况下由低氧引起.剧烈的疼痛常使脸色苍白而带有紫绀;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也都会使病人脸色变为青紫色.

5、鼻类呈红色或紫色

鼻尖代表了心脏的情况.鼻尖呈红色或紫色可能是血压偏高,或盐和酒精摄取过多.因此,在日常饮食中,要避免摄入过多的盐,戒烟限酒,以清淡饮食为主,起居规律.

6、眼圈发黑、脸色晦暗

早上起来,如果发现自己面呈此状,表明肾脏负担太重了.要减少用盐量和用糖量,能不加糖的菜尽量不要加糖,用鸭肉煮栗子、烧大白菜等进行食疗.此外,吃啥补啥,可用猪腰子煮汤吃有一定的疗效.

7、脸色潮红

潮红有生理性脸色潮红和病理性脸色潮红两种.前者出现在日晒、饮酒、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愤怒和害羞等情形下;后者主要发生在感染引起高热性疾病(如伤寒、疟疾、肺结核、肺炎等)或服用阿托品等扩张血管药物或者大量服用激素之后.

===================================

中医望诊面相与疾病面色与健康形态与健康

中医望诊面相与疾病

面色与健康形态与健康

摘自《相学集存》岚蒲生 编撰

第一节内脏与人体

  望诊为四诊之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有病,必反映到体表。《灵枢》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内脏的功能活动及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可以反映到体表的相应器官,出现色泽、声音、形态等诸方面的变化。察皮肤之滑涩,可知津液之盈亏;腠理之疏密,可测营卫之强弱;肌肉之松紧,可辨胃气之虚实;筋膜的粗细,可别肝血之盈亏;骨骼的坚脆,可析肾气之盛衰。

  《黄帝内经》曰:“夫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就人体而言,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骨,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五脏之官:目者肝之官,鼻者肺之官,唇者脾之官,舌者心之官,耳者肾之官。故心出为舌,肝出为目,肺出为鼻,脾出为唇,肾出为耳。从舌、目、鼻、耳、唇可察五脏之变化。五脏所主:心主脉,其荣色;肺主皮,其荣毛;肝主筋,其荣爪;脾主肉,其荣唇;肾主骨,其荣髮。从皮肤、毛、髮、筋、爪、唇可察五脏之强弱。五脏所恶者: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人的情感、意志也与五脏相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心主喜,肺主忧,肝主怒,脾主思,肾主恐。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第二节色泽与健康

  一、常色与病色

  医经将人体面色分常色与病色。常色乃健康人皮肤的色泽,其特征是光明润泽,含蓄不露。常色又分正色与客色。人所属种族的皮肤之正常颜色称为正色。我国人的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荣润光泽。然由个体差异,正常面色亦稍有变化,人有老少之分,老人不宜色嫩,少年不宜色枯。随外界、情绪、气候等因素的变化所显现出的色称为客色。邪气入侵,皮肤所显之色泽,称为病色。

  《望诊避经》指出,望诊之法,有天道之殊,有人事之变。故凡欲知病色,必先知常色。欲知常色,必先知常色之变。欲知常色之变,必先知常色变中之变。何则?饮酒者,脉满色充,故目红息粗而色赤;肝浮胆横,故趾高气扬而色青。食入于阴,气长于阳,故饱食者血华色而益泽;饥则气衰,甚则气少,故腹馁者色泽减而少气。奔走于风雪中者,寒侵肌表,故色青而闭塞;奔走于暑日中者,热袭皮肤,故色赤而浮散。房劳者精气下泄,故目下色青;用力者气血上趋,故面上色赤。久卧伤气,面则壅滞;未睡伤血,色或浮赤。怒则肝气逆,故悻悻然目张毛起而面苍;愧则心气怯,故赧赧然颜渐汗出而面赤。思则气聚于脾,故睑定而色黄以涩;喜则气发于外,故颐解而色红且散。悲则气消于内,故五脏皆摇,色泽减而声噍以杀;忧则气并于中,故两眉紧锁,色深滞而气郁以塞。恐惧者,精神荡惮而不收,故色脱而面白;惊怖者,血气分离而乖乱,故气促而面青。此皆常色变中之变,固可因其气色未定而知之,然必待气色已定而诊之。知其常色变中之变,可诊其病色变中之变矣。   二、察色十法

  由于内脏精气的华彩外现于颜面,看病必察色,察色必观面。通过观察面部色泽的变化,“五脏之色,随五形之人而见,百岁不变。”五形人所属之色为正色。一要观察红、黄、青、白、黑五种颜色的变化,二须观察颜色的润泽情况,注意光泽明亮和晦暗无光之间的变化来预测体内病变。观察须在光线明亮处,需反复对比、全面审视。而颜色之浮沉、清浊、微甚、散摶、夭泽为察色十法。它是对各种颜色变化的观察而判断病情发展的主要方法。

  浮沉。判断病变之表里。若病色浮露,如涂在表面,表示病在浅层,病变较轻。沉,指颜色深隐不明显,表示病在里。由表入里,表明病情加重。反之,由深变浅,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

  清浊。判断病变之阴阳。清,如天气晴朗,指颜色清明显亮,属阳。浊,如天气阴雨,指颜色混浊晦暗,属阴。清表示正气虚,浊表示邪气胜。由清变浊表示由阳转阴,病情加重;反之由浊转清,表示病情转轻。

  微甚。判断病变之程度,病人抵抗力之强弱。微,指颜色浅淡,病势轻,表示正气不足。甚,指颜色深、浓,表示邪气盛,病势较重。若颜色由微变甚,表示病情转重;反之,则由重转轻。

  散抟。判断病变之新久。散,指疏离,病色如云雾状,表示新病。抟,指聚集,病色如云聚色浓之象,表示久病。先散后摶,病变加重,先抟后散,病变转轻。

  泽夭。观察病情的发展与预后,在望色中最具实际意义。泽,指气色润泽,光彩明亮,说明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效果好。夭,指气色枯槁、晦暗无光,说明疾病的发展及预后不好。同一种颜色,由于泽、夭之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颜色与病变:《灵枢》以赤、白、青、黄、黑五色,既代表不同脏腑的病变,又代表不同性质的病邪。五色发于五行,根于五脏,而有四季之别。一曰水,于物为精,其脏在肾(膀胱),发色为黑,其旺在冬。二曰火,于物为气,其脏在心(小肠),发色为赤,其旺在夏。三曰木,于物为魂,其脏在肝(胆),发色为青,其旺于春。四曰金,于物为魄,其脏在肺(大肠),发色为白,其旺在秋。五曰土,于物为意,其脏在脾(胃),发色为黄,其旺四季。

  五色诊病,赤主热症、炎症,色重多实热、色轻多虚热。白主虚症、寒症、失血、贫血症。青色主寒症、痛症,淤血、惊风。黄色主虚症、湿症。黑色主淤血症、肾虚症、水饮症、寒症、痛症。这方面的著述很多,仅就面部色泽变化与疾病的关系略述之。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脏器的属性与功能,是按照中医对脏器的理解,和西医是有区别的。五色所主的西医病症:白色表示炎症、贫血、失血。青(绿)色表示痛症、血液循环不好。黄色表示肝胆病、慢性病。红色表示低热、高烧。黑色多见于危重病人,或色素沉着。

第三节观形态

  形指体形,态指姿态。观形态,一在静,二在动。静可观人之胖瘦、高矮、皮肤色泽、有无畸形(如鸡胸、龟背、偏瘫等)。动态方面的观察比静态观察更为重要,如活动时身体各部分是否正常,是否协调,动作是否轻健有力,有无异常。《黄帝内经》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古之医书云:肥人湿多,瘦人火多。湿多,外邪易入,中缓少内伤;火多,外邪难入,中燥喜内伤。坐而仰者肺实,实则胸盈仰息;坐而伏者肺虚,虚则伏而短气。以手护腹者,里实心痛。

  胸部:扁平胸,胸部扁平,胸厚不到胸宽的一半,锁骨肋骨明显外露,称扁平胸,见于营养不良、癌症等;如一側扁平,多见于胸膜粘连。桶状胸,胸廓呈圆桶状,肋间变宽,见于支器管哮喘、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鸡胸,胸骨突出,肋骨两側凹陷,称鸡胸。

  次为看神态,精神状态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标志和体现。若两眼放光、精力充沛,是为有神。其人必然身体健康、无大病。若两眼呆涩无光、精神萎靡不振,是为无神。其人必身体虚弱有病。看神重在眼,但不可只局限于眼,人有神,也体现在身体各部,如身体动作灵活协调、皮肤毛发色泽明亮、思路敏捷、反应记忆正常、精力充沛。

面部全息反映健康状况

摘自《相学集存》岚蒲生 编撰

第四节面相与疾病

  一、面相部位对应体内脏器

  面部:心在额,肾在颏,两眉中间(印堂)属肺;两眼之间(山根,即疾厄宫)属心;鼻主脾,鼻梁中上段(年上、寿上)属肝,两侧属胆;鼻尖(凖头)属脾,两侧鼻翼属胃;鼻翼上方临颧骨处属小肠,颧骨高起处的下缘属大肠;左颊为肝,右颊属肺,耳前命门处属肾;人中两边属泌尿系统。清人陈修圆在《四诊易知》中说:

  春夏秋冬长夏时,青黄赤白黑相宜,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颏鼻主脾。   察位须知生者吉,审时若遇克堪悲,更于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眼:内外目眦部分属心,黑眼珠属肝,白眼珠部分属肺,瞳孔属肾,上下眼皮属脾。人之神气,栖于两目。《灵枢》说,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

  鼻:《灵枢》说,五色决于明堂,明堂者鼻也。鼻头色赤,肺热之症;色白,气虚血少;色黄,里有湿热;色青,多为腹中痛;色黑,是有水气内停。鼻头枯槁,是脾胃虚衰;鼻孔干燥,为阴虚内热,或燥邪犯肺。

  耳:耳相关人体部位甚多,可把耳比作一倒置的婴儿,耳垂是婴儿的头面,耳的下部是婴儿的上部,耳的上部是婴儿的下部,心、肺等脏器在耳的中部——耳孔。一般说,色白是寒症;色青而黑,多主痛症。耳轮焦黑干枯,是肾精亏极。耳肿大是邪气实,耳瘦削为正气虚,耳薄而红或黑,属肾精亏损。

  舌:舌尖在心,舌根在肾,舌中是脾、胃,舌的两边是肝胆。红舌或绛舌,皆主热症,舌尖红者,为心火亢盛;舌边红者,为肝胆火旺;舌中间红者,为中焦热甚。淡白色主虚症,舌淡白夹红,提防虚火内盛。舌绛紫而深,干枯少津,多属热毒炽盛;舌淡紫而润,系阴寒内盛;舌色暗紫,为淤血内滞。舌质浅淡、肢冷者,多为阴虚内寒。   二、看面容

  面部浮肿、肥厚、颜色苍白,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面容消瘦苍黄,表情忧虑,常见于身患慢性疾病之人。面颊呈潮红,见于活动性肺结核病人。面颊暗红色,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人二尖瓣病变。面色发黄,且巩膜发黄,见于黄疸性肝炎、胆管阻塞、溶血。面色晦暗呈灰黑色,见于肝硬化、肝癌后期,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面色紫绀或青绀,见于缺氧、循环障碍、血红蛋白增多症。

  口眼歪斜,见于面神经麻痹、脑梗塞、脑出血。面部抽动,见于面部肌肉痉挛、三叉神经痛、小舞蹈病。面无表情,呈假面具样,见于震颤性麻痹、甲型病毒性脑炎。

  两眼突出,呈惊恐状表情,多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眼睑水肿,多见于水肿病,特别是肾、肺引起的水肿病。中老年人下眼睑肿(俗称眼袋)是肾气不足和脾肾阳虚的表现。眼角赤红是心火,白睛发红是肺火,眼球赤红为肝火,目青为寒、黄浊为热。眼皮红肿是脾热,眼皮色晦暗,多是肾虚。   三、看肺区

  肺区在两眉之间,是观察肺脏及气管疾患的中心点,旁及鼻与面颊。若肺区颜色发白,表示肺受风寒,多见于感冒;黄白有光,面颊和鼻孔发红,表示肺热,多见于感冒发烧、肺炎、急性气管炎;苍白无光、面颊发红,多是肺结核;肺区苍白无光,或黑暗无光,面部消瘦,可能有慢性肺浓疡之症、胸膜炎、肺癌等严重病症;肺区色如枯骨,多是肺或气管有较多出血,见于支器管扩张、空洞型肺结核。   四、心区

  心区在两眼之间(山根),旁及面颊、额、舌。是观察心血管病、精神方面疾病的位置。心区出现赤红,表示心有实热;色淡表示心气不足,气短、胸闷、心慌、自汗、乏力;色淡而暗,表示心阳不足,出现胸闷、心慌、怕冷、手脚常发凉等现象;色淡、色暗且有横纹出现,表示心情经常不舒畅,劳心又劳神;面颊暗红、口舌暗红无光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区发黄、发暗,或发黑而少光泽,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脏实质性的病变。   五、脾胃

  脾胃区。位在鼻头(凖头),鼻尖部分属脾,鼻翼属胃,是反映消化系统疾病的部位,常结合唇来分析。脾胃区发红,反映脾胃热,如慢性胃炎、伴有胃部灼热、吐酸水;脾胃区色黄而暗黑者,表示脾肾阳虚,常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怕冷、每天黎明时大便、全身乏力等症状;脾胃区色淡白发黄,口唇也色淡白者,多见于贫血。

鼻头色泽变化:鼻头明亮有光泽,表示身体健康。鼻翼扇动,见于哮喘、小儿肺炎。鼻头发青,主腹中痛;黄色加深,表示内有湿热;白色表示贫血;发红表示肺、脾有热;发暗表示胃肠疾病。若鼻子两边发红、油腻光亮、常脱皮,预示体内缺锌。鼻子经常流血,除疾病原因外,最常见的是缺乏维生素C或K。   六、肝区

  肝区在心区与脾胃区之间,位于鼻中段(年上、寿上)。色发青发暗,为肝气郁滞,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多伴有胁痛、易怒;出现发黑或灰暗,目下也有发黑者,表示肝肾阴虚,伴有头晕、乏力、健忘失眠、腰酸无力、两眼干涩;   七、肾区

  耳前命门处,色泽明亮,表示肾气充实、精力充沛;黑暗无光,表明肾气不足,常出现头晕乏力、阳萎等;如整个面部发黑,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

  肾主骨、肾开窍于耳,耳朵是观察先天性疾病的重要部位。耳朵上缘应与眉梢相平,耳朵下缘与下颌骨相连。耳朵高低大小适中为正常,耳朵过大者多肾气虚,易出现头晕、耳鸣、腰痛无力等症。耳朵偏高者,多属肾阴不足,易患高血压。耳朵偏低的,多属肾气不足,易出现头晕、精神不振、反映迟钝、身体抵抗力低等。耳朵较厚且坚实者,肾气充实、精力充沛。耳朵薄且软者,肾气不足,抵抗力低。   八、嘴唇

  看嘴唇的颜色和形态,色淡白,属贫血、营养不良;色鲜红,表示有热或、大便干燥、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烧;色红肿,是热毒上攻,见于口唇发炎,肿胀、发痒颜色变浅者,多是血管神经性水肿;色青黑,见于肝肾疾病;唇生疮疹,是风热表现,多见于感冒、肺炎等发烧病症;雪口,指唇和口腔有一层牛奶样白霜,多是霉菌感染引起;口唇颤动,多为盛怒、寒冷引起。嘴唇开裂脱皮,是维生素C缺乏。口角长期干裂发红,见于营养不足引起的口角炎,多为缺乏铁质、维生素B、维生素B6。舌痛,可能是维生素B、维生素C及烟酸缺乏。舌体萎缩变小,是叶酸、铁质缺乏的标志。舌面绛红如生牛肉,常见于烟酸缺乏引起。

第五节看毛髮、皮肤、指甲

  一、毛髮:

  头髮:从头髮的颜色、光泽、粗细、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头髮干枯无光泽,是肾气不足,气血虚弱的表现;头髮多油腻、似污浊样,表明内有湿热;气血亏损或忧愁过度,易早白髮。头髮色变浅、变淡,是维生素B偏低的信号。头髮干燥、脱髮或拔头髮时无痛感,是缺维生素C和铁质。

  眉毛:正常眉毛两側高低、长短一致,靠近内端及中间部分较密,外側较稀,如眉毛过于稀疏、脱落,表现为阵发性血糖降低、性功能减退:眉毛外側三分之一脱落,且该处皮肤较厚,是麻疯病初期的表现;   二、皮肤:

  皮肤颜色的变化,也兆示着某种疾病,看皮肤除看颜色外,还应注意其颜色改变的部位、范围及分布情况。

  白癜风,常分布在身体暴露部位,如颈部、手、嘴巴、外阴。其分布大小不定,患者多身体健康。

  全身通白,毛髮皆白者,称白化病,遗传所致。

  皮肤发黄,包括巩膜发黄者,为黄疸病,多见于黄疸性肝炎、或胆管阻塞。

  皮肤发黑,全身皮肤黄黑而晦暗,中医称黑疸,见于肝硬化。色黑而晦暗,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也可见于房事过度而致的肾劳伤。

  皮肤发红,部分人饮酒后全身皮肤发红。皮肤部分发红,多见于局部感染,皮肤上出现红线,可能是淋巴管炎。   三、指甲:

  我国医学认为,人体气血网络,指甲部位最为密集,人体脏腑虚实、气血盛衰、邪正进退,均能引起甲象变化,甲乃筋之余,肝之所出,胆之所附。指甲坚而大者,胆气大,易动火;短而软者,性怯懦而懒散。《素问》说,“肝热者,色苍而爪枯。”《灵枢》指出,感于寒则善痹、骨病、爪枯也。”

  指甲颜色变化:发白,见于营养不良、贫血、四肢神经损伤;青紫,属血淤、寒邪凝滞,见于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指甲青紫而晦暗无光,肝脏疾病;发黄,见于黄疸、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紫红,血热、血淤,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高脂血症;有白色或紫色斑点出现,常表示有蛔虫、螩虫,如是老人、小孩,多是缺钙。

  指甲形状改变:

  反甲,又称匙状指甲,指甲中间下陷前端向上翘,见于血虚、肝阴不足,常为组织缺铁或氨基酸代谢紊乱所致,也见于先天性发育不良。若指甲扁平反翘,但色泽明亮、红润,属先天性异常,并无疾患。

  隆起,指甲上出现纵向或横向条纹隆起。拇指甲出现条纹状隆起,多出现头晕、应变能力差,或肠胃疾病;食指甲出现条纹状隆起,多出现肝脏疾病;中指甲出现条纹状隆起,多是心脏病的表现;无名指甲出现条纹状隆起,表现有气管、肺部疾病;小指甲出现条纹状隆起,多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见于肾病、阳萎、不育等症状。

  指甲变厚,缺钙、类风湿、严重营养不良、脊髓病变、粘液性水肿、甲癣。

  指甲萎缩,见于严重的营养不良、类风湿末梢神经炎、四肢神经麻痹、损伤等。指甲变厚、萎缩的同时,指甲的弹性、韧性也降低。   四、汗液:

  从汗液的颜色、出汗的部位、出汗的多少,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疾患来。

  汗出色黄如胆汁,若皮肤、巩膜发黄,见于黄胆,也可能由于内热郁积所致。汗出色红,称为血汗,多因脾不统血,或某些出血性疾病所致。汗出粘稠、很快成黑色,多见于头部,是肾脏气阴两虚的表现。汗的颜色,可通过浅色内衣看出。

  病人发冷打战,而后发烧出汗,是为战汗,常见于外感发热、疟疾。汗出如珠,不流动,多见于危重病人;汗出淋漓不断,摸之冰凉,称为绝汗;受惊吓亦常出冷汗。病人醒时不出汗,睡觉醒来时发觉汗湿衣被,是为盗汗,见于活动期结核病人。半身出汗,见于脑血管疾病的半身不遂。无汗,指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常见于皮肤病、肝硬化、坏血症。部分无汗,可见于脉管炎、动脉硬化性梗塞、局限性硬皮症。

  出汗限于前胸者,称为心汗,是心阴、心气不足的表现,常有心谎、气短、心烦、食欲不振、夜眠多梦等。汗出主要在腋下者,称腋汗,多由于阴虚或肝经、胆经有湿热。汗出限于腰部,称腰汗,表示肾虚,或感腰软无力。阴囊汗出时隐时现,称阴汗,汗出发凉者,肾阳不足,可出现性机能减退;汗出粘腻发热,常是湿热下注。

  诗曰:

  心善三阳光点点,脾安鼻准见黄明,丹田无病耳轮赤,寿是黄光六府明。   脾病准头发血点,肾邪耳畔黑烟生,心病只看年上赤,肝病须观眼下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治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mrc.com/yfff/6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