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前-前),姓姬,名重耳(注意,他的名字叫“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文公是晋献公之子。晋献公有5个儿子,太子是申生,重耳和夷吾为狄女所生,奚齐、卓子分别是妃子骊姬和骊姬陪嫁的妹妹少姬所生。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为了让奚齐继承君位,害死了太子申生,重耳、夷吾被迫出逃。重耳逃到了狄国,谋臣狐偃、赵衰、介于推等人跟随重耳逃亡。
晋献公死后,奚齐当了国君,不久,奚齐、卓子先后被杀,晋国没有了国君。夷吾首先回到国内,立为晋惠公。惠公害怕重耳抢他的君位,派人到狄国去行刺重耳,重耳被迫流亡,到了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的友好接待。公元前年,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重耳43岁出逃,62岁回国,流亡在外19年,历经磨难,终于当上了国君,最终实现了他称霸天下的愿望。公元前年,晋文公因病去世,终年70岁,他的儿子即位,为晋襄公。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诸子百家争鸣,在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成语典故。对于这些问题载们不用多说,作为耳鼻咽喉科医生,我们只想论证一个问题,那就是晋文公为什么叫重耳,他是不是有先天性外耳畸形?
据笔者推断,晋文公之所以叫重耳,就是因为他出生后有一种先天性外耳畸形,在医学上称为“副耳”。您可能会问,你有什么根据吗?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晋文公的名字。晋文公叫重耳,重耳应当读作重(chong)耳,重复的“重”,不读作重(zhong)耳,重量的“重”。既然叫“重耳”,就说明重耳出生时,除正常的耳朵外,耳前还有一个或几个耳赘,医学上称为“副耳”,民间叫做“拴马桩”。
为什么名字叫“重耳”就一定是有“副耳”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晋国几代君王的名字。首先,晋国的开国始祖是唐叔虞,字子干,是周武王的幼子,周成王的弟弟。叔虞为什么叫“虞”呢?《史记·晋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话:“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日:‘余命汝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日虞。”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吧!叔虞出生时,手心上的手纹如同“虞”字,就给他起名叫“虞”。这是根据身体特征命名的一个例子。
再举一个例子。晋文公还有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晋成公,他的名字叫“黑臀”。“黑臀”是什么意思呢?“黑臀”就是黑屁股,为什么叫“黑臀”呢?可能这个孩子出生时屁股上有一个黑色的胎记,因此,就起名叫“黑臀”,这也是根据身体特征命名的一个例子。
为什么“重耳”就一定是耳前有多余的赘肉呢?我们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据说,在历史上有四个人是重瞳子,这四个人是仓颉(为黄帝造字的圣人)、虞舜(与尧帝齐名的贤君,因舜双目重瞳,又名“重华”)、项羽(西楚霸王)和李煜(南唐后主,著名词人)。什么是重瞳子呢?重瞳子是一种返祖现象,即目有双瞳,表现为瞳仁中部的上下粘连,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宛如一个横卧的“8”字。
也有史料记载,重耳也是重瞳子(重瞳骈胁),和舜帝一样,但是,他没有叫“重目”,而是叫“重耳”,能不能这样解释,那就是耳朵畸形比眼睛畸形更明显。
说了半天,也不知道您是否同意我的观点?当然,我的解释也不一定对,也可能是捕风捉影,但是,如果您仔细想一想,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那么,什么是副耳呢?
副耳,俗称小耳,“拴马桩”,也叫耳晋文公墓(山西省绛县,荣光撮雯,是长在正常耳朵前方的小肉赘,形埴多样,多少不定,有的呈圆球状,有的呈半月状,还有的只是一个小圆包,有玎侯一只耳朵前可以长好几个小小的副耳。
从医学上讲,副耳是一种先天性畸形,是第一鳃弓发育异常所致。副耳完全是多余的组织部分,没有生理功能,与听力也没有关系。
副耳虽然不痛不痒,但是,耳前长着这么一个东西自然不好看。孩子有副耳,还可能招致同学、伙伴的嘲笑和讥讽,从而带来心理影响及性格影响。在临床上,手术切除副耳非常容易,手术简单,时间短,手术后形成的瘢痕也不大。但是,笔者当耳鼻咽喉科医生快30年了,没有做过一例副耳切除术,就是我们建议病人把副耳切了,他们也不答应,为什么呢?民间有一种说法,副耳是‘拴马桩”,可以为有副耳的人带来福气。切除了副耳,福气和运气就没有了,这种说法显然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晋文公真的有副耳,那么,这个副耳显然是给他带来了福气。重耳43岁出逃,62岁回国,流亡在外19年,历经磨难,终于当上了晋国国君,还当上了春秋五霸之一,这个福气难道还小吗?
一般来讲,切除副耳只是出于美容目的,所以,什么时候切都可议。如果是小孩子要做这种手术,可以采用全身麻醉,或等患儿7-8岁以后能配合局麻手术时再做。为了减少副耳对患儿造成的心理影响,尽早做手术可能有一定的好处。
对于晋文公有副耳的事,我就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也不要太当真.因为我们谁也没有见过晋文公,也没有见过他的照片或画像,他到底有没有副耳,谁也不知道,这也可以算是一桩历史悬案吧!
(医院王荣光教授的《古今名人与耳鼻咽喉疾病》一书(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出版),本文获得作者授权发布,未经王荣光教授授权禁止其他媒体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