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患病症状
治疗方法
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方法
饮食保健

妇产科109种孕妇用药的危害,慎用

  大家都知道,孕妇用药,想想都是个头大的问题,不是我们专业知识储备不够,我们担心的是当下孕妇家属的做法,一个孕妇到了急诊,身边会跟着一大堆的亲属,稍有不慎就会惹上麻烦,就算如期分娩,稍有不对也会找到你问问当年的用药有没有问题,所以我们还是要仔细看看那些会带给我们风险的孕妇用药吧!

看专用名词,别傻傻分不清楚

“禁用”:是对用药的最严历警告,即禁止使用;

“忌用、忌服”: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但因个体差异而不能一概而论,故用这些词语以示警告;

“慎用”:是指医师在使用该药时必须小心谨慎,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服用,若没有则可继续使用,并不是说不能使用;

“避免使用、避免应用、不宜服用、不宜使用、不宜应用、不宜用于”:应该是比较严重的警示,如果患者遇到这样的警示,最好选择其它药,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后果;

“原则上不用此药、一般不用”:是指该药对孕妇、哺乳期妇女造成的不良后果较大,在一般情况下不用此药,只有在需要挽救患者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

“暂停使用”:是指给患者使用药物期间,要求患者停止哺乳,以免对婴幼儿造成伤害,停止用药一定时间后,可继续哺乳。有时容易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给安全用药带来隐患。

32种“禁用”+27种慎用的药品统计

表1 标注有“禁用”的药品统计 

药品名称

注意事项

氟康唑片

孕妇禁用

氧氟沙星片

孕妇禁用

别嘌醇片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秋水仙碱片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布洛芬缓释片(芬必得)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吲哚美辛片(消炎痛)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联苯双酯丸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西咪替丁片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枸橼酸铋钾胶囊(丽珠得乐)

孕妇禁用

法莫替丁片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硝苯地平缓释片

孕妇禁用

阿卡波糖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复方骨肽注射液

孕妇禁用

甲硝唑片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他莫昔芬片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药品名称

注意事项

利巴韦林注射液

孕妇禁用

炎琥宁注射液

孕妇禁用

西咪替丁注射液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乙烯雌酚注射液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硫酸镁注射液

哺乳期妇女禁用

丙硫氧嘧啶片

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甲氧氯普胺片(胃复安)

孕妇禁用

酚酞片(果导)

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盐酸赛庚啶片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卡托普利片

孕妇禁用

醋酸甲羟孕酮片(安宫黄体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结合雌激素片(倍美力)

孕妇禁用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哺乳期妇女禁用

药品名称

注意事项

注射用苦参碱(悦康甘乐)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射用甲氨蝶呤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盐酸美西律片(慢心律)

哺乳期妇女禁用

硫酸镁注射液

孕妇慎用其导泻,哺乳期妇女禁用

表2 标注有“慎用”的药品统计 

药品名称

注意事项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洛赛克)

哺乳期妇女慎用,孕妇一般不用

乙酰螺旋霉素片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头孢拉定胶囊(先锋6)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头孢克肟颗粒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复方氯唑沙宗片

孕妇慎用

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

妊娠期头3个月慎用

黄连素片

妊娠期头3个月慎用

雷尼替丁胶囊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头孢呋辛酯胶囊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罗红霉素片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卡马西平片

妊娠早期需慎用,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

药品名称

注意事项

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

孕妇用药D类,哺乳期妇女慎用 

盐酸二甲双胍片

哺乳期妇女慎用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新福欣)

妊娠早期需慎用 ,哺乳期妇女慎用

阿奇霉素注射液(依诺达)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铃兰欣)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罗痛定注射液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苯海拉明注射液

孕妇慎用

罗红霉素颗粒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甲状腺片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氨茶碱片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欣康)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复方丹参滴丸

孕妇慎用

血栓通胶囊

孕妇慎用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甲巯咪唑片(他巴唑片)

哺乳期妇女禁用,孕妇慎用

禁用50种药品,药店人要谨记

吗啡、安侬痛:抑制新生儿呼吸,使新生儿呈戒断样抑制状态,如在分娩前一周服用,可致新生儿痉挛、兴奋和尖锐的哭声。

阿司匹林:致胎儿小、畸形,引起新生儿凝血酶原减少数派而出血及肝脏的解毒功能障碍。

非那西汀和扑热息痛:引起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消炎痛:引起黄疸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巴比妥类:致胎儿心脏先天性畸形、面及手发育迟缓、兔唇、腭裂。

卡拉霉素:致耳聋。

红霉素:致先天性白内障、四肢畸形等。

庆大霉素:造成胎儿耳损伤,甚至引起先天性胃血管畸形和多囊肾。

磺胺类药物(以长效磺胺和抗菌增效剂为主):致高胆红素血症、脑核性黄疸、畸形。

海洛因:使胎儿呼吸抑制、死亡。

度冷丁:致新生儿窒息。

链霉素:引起先天性耳聋,骨骼发育畸形。

四环素:致牙釉质形成不全,骨骼、心脏畸形,先天性白内障,肢体短小或缺损(如缺四指),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最严重者可出现脑核性黄疸甚至死亡。

土霉素、强力霉素:使胎儿短肢畸形。

氯霉素:致新生儿血液循环障碍、呼吸功能不全、发绀、腹胀(即“灰婴综合症”)。如在妊娠末期大量使用,可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胎儿死亡。

扑痫酮:可胎儿指趾畸形,妊娠后期服用可致胎儿发生窒息、出血及脑损伤。

安眠酮:致畸形。

安定、安宁、利眠宁、导眠能:可致胎儿畸形和女胎男性化。

苯丙酸诺龙:引起腭裂。

黄体酮:使女胎男性化。

可的松和强的松:致胎儿唇裂、腭裂。可的松还可致胎儿无脑、早产、早死。

孕酮、睾丸酮:引起胎儿外生殖器畸形。

维生素D:大量服用,可致胎儿高钙血症和智能发育迟缓。

维生素K:大量服用,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

维生素B6:大量服用,可使新生儿产生维生素B6依赖症、抽搐。维生素B6的衍生物脑复新,在动物实验中引起裂唇,亦应慎用。

多种维生素:如果在妊娠头三个月内服用,婴儿患难与共神经系统缺陷症的危险性高达60%。

丙脒嗪:致胎儿四肢畸形。

抗疟药奎宁、氯化奎啉、乙胺嘧啶:能致脑积水、脑膜膨出、腭裂、肾停止发育或畸形、视网膜损伤。

扑尔敏、敏可静、安其敏、苯海拉明、乘晕宁等抗过敏药:除有潜在的致腭裂、唇裂、缺肢作用外,还可使肝中毒及脑损伤,抑制新生儿呼吸。

氟脲嘧啶、环磷酰胺:可使胎儿四肢、上腭、外鼻、泌尿道畸形,以及死亡。

氨基喋呤:致胎儿无脑、脑积水、脑膜膨出、唇裂、腭裂或四肢畸形。

羟基脲和白消安:致胎儿多发性畸形。

白血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无脑。

6-巯基嘌呤、丙酸睾丸酮、L-门冬酰胺酶:致胎儿畸形。

苯丁酸氮芥:能引起肾、输尿管缺损。

噻替哌、5-氟硫脲嘧啶、丝裂霉素C、秋水仙碱:致胎儿死亡。如果是在妊娠第16周后使用这些抗肿瘤药物是比较安全的。

双香豆素类药物:可致胎儿皮肤出血斑、脑障碍、胎盘早剥、骨和颜面畸形、智力低下或胎儿死亡。

华法令:致鼻骨发育异常、畸形。

甲苯磺丁脲(甲糖宁、甲磺丁脲、D):引起流产、早产,具有催畸作用。

丙硫氧嘧啶、甲硫氧嘧啶、他巴唑、甲亢平、碘化钾:致甲状腺机能低下症、呆小病、骨化延迟、尿道下裂。

双氢克尿噻或环戊氯噻嗪:可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

利血平:引起新生儿中毒,出现鼻塞、呼吸道阻塞、甚至因缺氧而死亡。

咖啡因:引起唇腭裂。

乙醚:大量持续使用,可致胎儿死亡。

一切含砷药物:均致胎儿死亡。

多粘菌素E、B及万古霉素:服用时间过长,使孕妇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使孩子在出生后的3年里易患神经——肌肉阻滞、运动失调、眩晕、惊厥及口周感觉异常。万古霉素还可致婴儿暂时或永久性耳聋。

利福平:致胎儿畸形。

抗真菌类药物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霉唑:对孕妇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肝肾功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灰黄霉素还导致流产和畸胎。

氨苯蝶啶(三氨蝶呤):对孕产妇有肝损害、改变血象。

氯噻酮: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速尿灵:对孕妇和产妇产生恶心呕吐、腹泻、药疹、瘙痒、视力模糊、体位性低血压甚至水与电解质紊乱。

利尿酸:可引起暂时性听力减退,有时可发展为永久性耳聋。

其他:酒精中毒孕妇娩出的新生儿可呈戒断样抑制状态;酒精可致胎儿多发性畸形。使用避孕药者应在彻底停药半年以后再孕,才可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引起的畸形或痴呆儿出生。

原文转自母婴中国









































要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设计总监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mrc.com/yfff/74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