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后的康复一般分为早期康复(一级康复)、恢复期康复(二级康复)和后期康复(三级康复)三个阶段,或称三级康复。
早期康复一般是在神经外科病房中进行,以床边康复治疗为主;
恢复期康复一般是指患者在经过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短时间不再需要神经外科特殊处理时,又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时,由神经外科转入专门的康复中心进行康复的阶段,一般在外伤后第2、3个月;
后期康复指患者在经过康复中心规范的康复治疗后,转入到社区或家庭,一般在颅脑外伤后的第4个月至12个月内,社区康复应该属于这一阶段。
颅脑损伤后患者功能可以在损伤后1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严重的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时间可能超过1年。
颅脑损伤康复治疗颅脑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认知、言语、行为、心理和大脑综合功能等的康复。颅脑损伤后患者运动功能的障碍通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的肢体瘫痪。
功能训练的重点包括以下三方面:基本运动功能的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再就业前的训练。
1.运动功能的训练包括进一步改善步态和肢体协调性、平衡功能的训练,其主要内容包括:瘫痪肢体肌肉力量训练和抗痉挛练习等。
(1)恢复与增强肌力练习:
颅脑损伤后对肌力的影响,可以是肌肉痉挛或是肌力减弱,甚至软瘫,也可表现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不协调。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当肌力0~1级时,采用被动运动、按摩和低频直流电刺激,以增加瘫痪肌肉部位的血供,减缓肌肉的萎缩。指导患者同时努力去主动屈伸健侧与患侧的同一关节。
当肌力1~2级时,在上述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这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是运用敏感的电子仪器,引出主动收缩时肌肉的肌电电流,加以放大并转化为一些能被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光、声音、颜色的信号。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法在上述肌电生物反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低频直流脉冲电流,可刺激肌肉收缩,带动关节的活动。
当肌力3级时,由于存在病态的联合反应或协同反应,当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时,常常被拮抗肌所抑制或抵消。故这时仍需继续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法,既能较好地增强肌力,同时又训练了主动肌与拮抗肌协调的功能。
当肌力达到4级时,主要依靠肌肉的主动收缩练习来增强肌力,包括:等张收缩等长收缩或等速收缩练习等,具体的练习方法参见有关章节。
(2)抗痉挛练习:
颅脑损伤后严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肌肉痉挛持续的痉挛易造成患者的过度疲劳,影响功能康复的进行。
抗痉挛的原则是放松,方法有放松练习和协调训练、药物等。放松练习的基本方法是在舒适稳定的姿位下做肢体的延伸下垂、旋转或摆动练习等。
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颅脑损伤后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能力的障碍康复训练则重点训练和指导患者各种日常生活能力,包括:穿衣、起居、进食、盥洗大便和小便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一部分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配置一些辅助器具或支具才能完成进食和盥洗等工作。
由于患者居家环境是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最佳场所,所以患者出院后应尽量多进行日常起居练习,以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3.再就业前的训练颅脑损伤的患者大部分是青壮年,其中不少患者在功能康复后尚要重返工作岗位,部分可能要转换工作岗位。因此,当患者的运动功能基本恢复后,应同时进行就业前的专项技术技能的训练,包括驾车、电脑操作、汽车修理、机械装配和货物搬运等。
可在模拟情况下练习操作,也可把复杂过程分解成几个较为简单的动作,反复操练后,再综合练习。
为满足有些工种的特殊需要,也可为患侧的上下肢配戴一定的支具,补偿部分功能障碍,以利于重返工作岗位。
4.认知障碍的治疗认知是指大脑处理、储存、回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觉醒和注意障碍、学习和记忆障碍及问题解决能力障碍等。
严重的认知障碍可能影响患者职业和交流能力的恢复,因此在颅脑损伤康复治疗中,应重视对患者认知障碍的康复训练。
可根据认知障碍的程度不同(RLA分级标准),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在治疗时可采用“一对一”或多个患者集中在一起成组进行的模式,尽量使治疗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并多给予患者鼓励。
Ⅱ、Ⅲ级:对患者进行躯体感觉方面的刺激,提高其觉醒能力,能认出环境中的人和物。
Ⅳ、Ⅴ级:多进行记忆、注意、思维等方面的训练,减少患者的定向障碍和言语错乱。
Ⅵ、Ⅶ级: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能力,提高其各种实用功能的技巧,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记忆能力的训练
进行记忆训练时,应掌握的原则是:
每次训练的时间要短,开始要求患者记忆的东西要少,而信息呈现的时间要长。以后逐步增加信息量,反复刺激,提高记忆能力。
训练应从简单到复杂,可将整个练习分解为若干小节,分节进行训练,最后再逐步联合训练。
如每次记忆正确时,应及时地给予鼓励,使其增强信心。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
1)PQRST法:
P表示先预习(preview)要记住的内容;Q表示向自己提问(quetion)与内容有关的问题;R表示为了回答问题而仔细阅读(read)资料;S表示反复陈述(state)阅读过的资料;T表示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检验(test)自己的记忆。
2)编故事法:
把要记住的内容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编成一个小故事,有助于记忆。
3)多种途径:
在记忆训练中可结合视、听、嗅、触等多种感觉途径来配合训练互相补偿,提高记忆能力。
4)利用记忆辅助物:
如在房间内悬挂大挂钟、大日历、大字书写每日活动表等便于记忆。也可携带记事本,本中记有家庭地址、常用电话号码、生日等,使其能经常做记录和查阅。
2
注意力训练注意力是指在某一时间内人的精神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对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力训练可选用猜球训练,即取2个透明玻璃杯和1个弹球,在患者注视下,治疗师将一透明玻璃杯扣在弹球上,让患者指出有弹球的杯子,反复数次,无误后就改用不透明的杯子,重复上述过程。
另一种训练方法是,在纸上写上几个大写的字母,让患者指出其中的一个字母,成功之后改变字母的顺序再指出规定的字母,反复数次。
3
思维能力训练
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方面根据患者存在的不同思维障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1)读报纸:
通过阅读报纸,询问患者有关报纸上的信息,如大标题、日期、报纸的名称等;如回答无误,再请他指出报纸中的专栏,如体育、商业分类广告等;
如回答正确,再训练他寻找特殊的消息,如询问两个球队比赛的比分如何,当日的气象预报如何等;回答正确后,再训练他寻找一些需要作出决定的消息。
如患者想购物,取出购物广告的报纸,从报上找出接近他想购物的广告,再问他是否打算去购买等。
2)排列数字:
给患者3张数字卡,让他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好,然后每次给他1张数字卡,让其根据数字的大小插进已排好的3张卡间,正确无误后,再给他几个数字卡,问他其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如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哪些是互为倍数等。
3)物品分类:
给患者一张列有30项物品名称的清单,并告知这30项物品都分别属几个大类(如食品、字典、衣服),要求患者给予分类,如不能进行,可帮助他。
回答正确后,再要求对上述清单中的某类物品进行更细的分类,如初步分为食品后,再细分是植物、肉、奶品等。
5﹒感知障碍的治疗感知是指大脑将感觉信息综合为有意义的认识能力。
感知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失认症和失用症,如定向障碍、物体视觉失认、体像失认等。
康复训练的方法是采用反复多次、不断强化的训练方法,通过给予患者特定的感觉刺激,使大脑对感觉输入产生较深印象,提高感知能力。
(1)单侧视觉失认训练:
又称单侧忽略,常见于右侧颞顶枕叶交界处大脑病损后出现对身体的左侧物体、文字的忽略。康复训练可采用教会患者对着镜子进行视觉扫描,转头向左看。
进行ADL活动训练时,如转移、穿衣、进食、刮脸、化妆等应强调向左看。还可利用粗糙布料、冰块刺激患者偏瘫侧。同时通过改变环境使患者注意力偏向偏瘫侧,如将电视机置于患者偏瘫侧。
(2)空间关系辨认训练:
先练习患者与治疗师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再练习按要求摆放物品,并描述两种物品的不同位置。经过针对性的训练,患者的感觉功能将会有所改善。
颅脑损伤1
撰稿:李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