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耳、中耳发育不能达到外耳道和鼓室重建条件的这些孩子来说,就需要采取听觉植入的方式治疗,以期达到重建正常听力的目的。目前听觉植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人工中耳植入和骨导式听觉植入,本文分别进行讲解。
Part1
人工中耳植入
所谓人工中耳听觉植入,指的是使用人工中耳一类的医疗器械,通过手术植入,恢复孩子的听力。该类产品主要有振动声桥、Carina、DACS等。目前在中国通过审批并用于临床的,只有振动声桥。
振动声桥系统包括一个植入体和一个体外言语处理器。植入体会放到孩子耳后的颅骨外侧上,孩子术后需要佩戴一个可以隐藏在头发里的处理器,并需要定期更换纽扣电池。通常是5-7天换一颗纽扣电池。手术后7天即可出院,医院或找听力师进行开机即可获得正常听力。
振动声桥的工作原理是(如图):由言语处理器的麦克风收集声音,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将信号透过皮肤传递到植入体。植入体接收到电信号将其进一步传递到振动传感器(漂浮质量传感器,FMT)。振动传感器将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并直接驱动中耳结构(如镫骨)并使之振动。最后振动传导至内耳并被大脑感知为声音。因为大多数手术需要使传感器驱动镫骨,所以要保证镫骨发育良好方可进行人工中耳植入手术。这样声音便可以绕过已经畸形的外耳和中耳直接驱动镫骨传递到内耳,达到良好的听力恢复效果。
相比助听器而言,人工中耳听觉植入设备的优点是:1、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听觉效果,声音不会失真,不会产生啸叫、杂音。2、体外机不需放入耳道,也不需要挂在耳朵上,而是吸附在耳后上方头皮上,不会引发耳朵闷堵感或者湿疹等,佩戴舒适并且隐蔽性好。3、更适宜儿童语言发展。因为助听器高频输出有限,但是高频影响着孩子的语言识别,长期听觉补偿不足会影响孩子的发音,而中耳植入可以提供充足高频信号有利于孩子口齿清晰,增强信心。
Part2
骨传导听觉植入
外、中耳发育严重畸形,不能采用人工中耳进行听力重建的孩子,就需要用到骨传导助听设备。骨传导助听设备大致可分为两类:骨导式助听器和骨传导听觉植入系统。前者无需手术植入,直接配戴即可,但患者体验不佳;后者则需手术植入。
骨传导听觉植入系统目前在国内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是骨锚式听觉植入系统(BAHA)和骨导式听觉植入系统(骨桥)。
BAHA是骨传导听觉植入设备中最早的骨锚式听觉植入系统,Ponto和Alpha也是类似的设备。此类设备工作原理的共同点是:在患者耳后的颅骨上植入一个钛钉,言语处理器直接和钛钉相连。处理器产生的振动通过钛钉传到颞骨,通过骨传导途径形成听觉。优点是植入手术简单,但在耳后会形成一个永久的开放性的小伤口,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此类设备也正在逐步被淘汰。
相对而言,骨导式植入设备(骨桥)则避免了这一设计缺陷。这类骨导式植入体由两部分组成,外戴的言语处理器和通过手术植入在颅骨表面的植入体。以骨桥为例:外戴的言语处理器收集声音,通过智能转码将声音信息转换成物理电信号,并通过无线感应的方式将物理电信号传递到植入体;在植入体中,系统的听觉处理芯片智能处理物理电信号,并将信号转换成机械振动,通过颅骨的骨传导途径传递到内耳,进而沿着听觉神经到达大脑皮层,形成听觉。这一设计保证了术后皮瓣的完整性,不增加皮肤感染的几率,也保证了输出增益的大小,避免经皮肤传导声音所造成的能量损失。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比较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去那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