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每个人中
就有6个人携带耳聋突变基因!
而传统的筛查方法无法及时发现
迟发性耳聋或基因突变导致的耳聋患儿
因此,耳聋基因筛查非常重要!
要从正常人筛查做起
从新生儿筛查做起
正式阅读前
小熊君先和您分享
关于耳聋宝宝的几个常见问题~
为什么爸爸妈妈的听力正常还会生出耳聋宝宝?
许多听力正常的父母可能是耳聋基因携带者,他们自身没有发病,但会将这种致病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导致孩子发病。如果同一类型的耳聋缺陷者结为夫妇,他们生育聋儿的几率远远高于普通人。
为什么打了一巴掌小孩就聋了?
这是由于SLC26A4基因突变引起,新生儿出生时听力正常,但会在1-3岁左右发病,外力的原因如感冒打喷嚏、外伤(如头部撞击)等便可诱发耳聋。这类迟发性耳聋是无法通过传统的听力筛查实验检测,只能通过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才能查出。
为什么一次偶然用药导致孩子终身耳聋?
这是由“一针致聋”基因(mtDNA基因)部分位点突变引起,mtDNA突变携带者对耳毒性药物敏感,我国每年有3万儿童因使用抗生素致聋,而这类药物致聋群体通过早期筛查可以避免!
为什么出生听力正常越长大越听不到?
这类病人通常患有大前庭水管综合征(EVAS),由SLC26A4基因突变引起,临床表现:多在学龄前发病,呈进行性听力下降,轻度的头部外伤可诱发及加重耳聋,CT或MRI显示前庭水管扩大,可合并内耳畸形。
耳聋基因检测是预防耳聋发生的最有效手段
约60%的耳聋与遗传因素相关,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耳聋基因检测,不仅可明确耳聋病因,做到耳聋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通过检测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四大基因突变(GJB2、SLC26A4、mtDNA和GJB3)能为耳聋治疗、预防和预后作出指导,降低生育聋儿的风险。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呢?
新生儿(医院就诊科室:新生儿科、儿科、耳鼻喉科、听力中心等)。出生时采集脐带血或出生后3天内采集足跟血,发现迟发性或药物性耳聋,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检出率。
孕前、孕早期夫妇(医院就诊科室:妇科、生殖科、产科、产前诊断中心、优生优育门诊等)。孕前、孕早期夫妇通过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发现隐性携带者,明确生育聋儿的风险。
耳聋患者及家属(医院就诊科室:产前诊断中心,耳鼻喉科)。从基因水平对耳聋进行病因学诊断,对耳聋个体及家庭进行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耳毒性药物(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者以及有家族用药致聋历史者(医院就诊科室:耳鼻喉科、产前诊断中心),可尽早发现药物致聋基因,进行安全用药指导,避免家族母系成员药物性致聋的出现。
夫妻进行产前诊断、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检测
若确定为聋儿,可以早期治疗,通过人工耳蜗植入,宝宝能拥有正常的听力;
若检测宝宝携带耳聋突变基因,通过避免接触耳毒性药物(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外伤(如头部撞击),有效地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扰,保证孩子在一个健康的听力状况下成长。
目前医院已经开展了耳聋基因芯片筛查和诊断项目,我们采用了
一级防控:婚前孕前耳聋基因检测(耳鼻喉科、优生优育门诊、妇科、产科、生殖不孕科等)
二级防控:高危孕妇产前筛查与诊断(产前诊断中心)
三级防控:新生儿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预防为主要防控手段(耳鼻喉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听力筛查中心等)
有专业的临床医生进行答疑,为广大群众普及关于耳聋可防可控的相关知识以及临床的就诊咨询。
目前,我们的技术平台可以检测常见的致病四种基因主要有GJB2、线粒体DNA(mtDNA)、PDS(SLC26A4)、GJB3共13个突变位点,这四种功能基因突变引起的耳聋约占整个遗传性耳聋的80%,所以群体筛查是规模化预防的有效途径。
1、不仅可早期发现先天性耳聋或大前庭水管综合征(EVAS),还可发现由突变导致的迟发性听力损失,早干预、早治疗,减缓耳聋,提高生活质量
2、筛查发现高风险人群,在分子水平明确病因,提前确诊时间,通过科学指导及干预,有效降低耳聋出生缺陷
3、提示人工耳蜗植入的疗效(GJB2、PDS)
4、药物性耳聋筛查可提示耳毒性药物,预防药物性耳聋出现,对其他母系成员有预防作用(1:10)
5、评估聋儿家庭再生育风险
通过基因检测,不但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明确耳聋病因,更可以预防儿童迟发性耳聋的发生,大量迟发性听力下降患者是由自身基因缺陷所致,或者基因缺陷和基因多态性等原因,造成对致聋环境因素的敏感。
在对新生儿基因筛查时,对基因缺陷患儿可以及时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来及时指导耳聋治疗,也可以通过耳聋基因检测来进行遗传咨询和婚育指导,实现优生优育。
文章的最后为大家带来国内第一部
聚焦听力障碍人群题材的医疗科普纪录片
——《新聲》
通过医生的视角讲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实故事
让更多人了解听力筛查及耳聋基因检测的重要性
来源:产前诊断中心
觉得好看就点一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