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有多重要?看古人描述耳朵:头圆象天,足方象地。耳朵闻声,鼻孔出气。千百年来形容耳朵的词比比皆是。如:抓耳挠腮·震耳欲聋·以耳代目·掩耳盗钟·掩人耳目·迅雷不及掩耳·洗耳恭听·搔头抓耳·倾耳而听·目濡耳染。
但是您能想象孩子生下来没耳朵,这些形容词瞬间就变得毫无意义。其实这个病叫先天性小耳畸形(Microtia),或称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表现为重度耳廓发育不全、有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中耳畸形,而内耳发育多为正常,可有面神经和内耳的异常及颌面部的其他畸形。人群中总发生率大约在1:左右,男性的发病率大约是女性的两倍,并且右侧畸形较多见,双侧者10%左右。通过骨传导有一定听力。需要通过全耳郭再造和听功能重建手术来治疗。
解放军医院耳鼻喉科吴玮主任介绍,小耳畸形患者生下来少一只耳朵是父母心中深深的痛。眼见一天天长大、懂事的孩子,因那个没有耳廓和听力、仅悬着一块耳垂的“耳朵”而困惑和自卑时,父母的心在流泪。然而,医院,心愿只能实现一半:整形医生只能造一个耳廓,却做不了听力恢复手术。为了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耳朵,十年前,自己开始致力于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治疗和研究。如今,在那些患儿及家长的口口相传中,纷至沓来的慕名者越来越多……十年来,经她手术的患者已近百个,最小的6岁,最大的20岁,被患者亲切地誉为“造耳天使”。
耳廓起源于胚胎第一鳃弓(下颌弓)和第二鳃弓(舌骨弓)。在胚胎第5周,鳃弓的一部分将会发育成耳廓,大致在胚胎第5-9周耳廓发育成形。在胚胎第6周,外胚层和间充质在下颌弓和舌骨弓激活、增殖后出现6个小丘状隆起,1、2、3小丘出现于下颌弓尾部,以后形成耳屏、耳轮脚和外耳轮上部,4、5、6小丘出现于舌骨弓头部,发育为对耳轮、对耳屏和耳垂。6个小丘增生融合形成凸起的耳廓,第一鳃裂向内凹陷形成外耳道。在耳廓的发育阶段,胚胎受到遗传或外界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耳廓的多种发育畸形。
小耳畸形综合征按耳廓发育情况可分为三度:
Ⅰ度,耳廓各部分尚可辨认,有小耳甲腔及耳道口,只是轮廓较小,耳道内面常为盲端;
Ⅱ度,耳廓多数结构无法辨认,残耳不规则,呈花生状,舟状和腊肠状等,外耳道常闭锁;
Ⅲ度,残耳仅为小的皮赘或呈小丘状,或者仅有异位的耳垂。耳廓完全没有发育,局部没有任何痕迹的称为无耳症,极为罕见。
多数小耳畸形患者不能发现特殊的致病因素,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先天性的原因引起的,如母亲怀孕期间受到病毒,特别是风疹病毒的感染等,后天因素如耳廓外伤、感染等也可造成严重耳廓畸形。有人报道妊娠初期妇女服用镇静剂酞胺呱啶酮(Thalidomide)生下耳颌畸形的婴儿,动物试验也证明某些化学药物能导致耳颌畸形。至于小耳畸形是否有遗传因素目前尚无定论,绝大多数病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无小耳畸形患者,甚至容貌完全相同的单卵双生的孪生兄弟,一人为小耳畸形,另一人却正常。
解放军医院耳鼻咽喉科在小耳畸形治疗上主要采用耳廓重建术,并发明了耳廓结构保持器获国家专利。手术多选用患者自体肋软骨作为耳廓支架。用患者自体肋软骨并根据耳膜形状,将软骨雕塑成耳廓大小,植入患处,埋于皮下,等再分期翻起及再造耳垂等,在耳廓手术时可以同时进行中耳手术,提高听力。手术年龄,目前缺乏统一标准。医院倾向于在7岁左右,医院提出,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手术年龄应考虑到孩子所处的受教育阶段。若为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双耳听力均有障碍,应在学龄前行听力重建,使孩子能按时入学;若为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健耳听力正常,手术宜在初中毕业前进行,因为此时耳廓发育已基本定型,人造耳和自体耳外形大小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同时自体肋软骨也足够手术之需,且孩子能主动与医生配合,从而可保证手术效果;若到高中阶段尚未手术,又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耳畸形可能再次带来心理问题。当然,个体发育有差异,手术年龄也并非绝对不变的,如果孩子发育较一般孩子早,手术年龄也可适当提前。对于后天性耳畸形,手术一般应在受伤后3个月进行。两期手术之间一般需要间隔3个月以上,考虑到学生上学的具体情况,医生建议很好利用寒、暑假两个假期完成两期手术。
耳鼻咽喉科主任吴玮教授建议:耳廓再造是一个困难、复杂的手术,目前仅能做到使耳廓的形状和正常耳大致相似,还不能使其各细微结构和软骨的弹性完全与正常耳匹配。因此,对于要求行耳廓再造,并能理解手术的困难,对结果又抱现实态度的受术者皆可进行耳廓再造手术,否则要慎重。年老体弱者宜佩带假耳,不宜施耳再造术。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的病人,气导听力障碍明显,但骨导听力一般不受影响。双侧小耳畸形并伴外耳道闭锁的病人,一般应先考虑进行外耳道和中耳手术以改善听力。对于单侧小耳畸形并伴外耳道闭锁者,则先行耳廓再造术,以后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中耳手术。按耳廓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切口。
手术方法,位置正常的小耳畸形,行常规耳内切口。如耳廓有严重的发育不良,则可在残存的耳廓中部作横切口,切断的耳廓分上、下两部分,将其上半部向上、后转移,其下半部向下、后转移。再作一垂直切口以扩大创面。此切口可为日后利用残余耳廓进行整形奠定基础。或可作十字形切口,纵切口长约3cm,横切口约1cm,掀起四角皮片,切除其皮下组织。术终将四角皮片向内翻转并缝合于骨膜上。这种切口有利于防止术后发生耳道口狭窄。耳廓全缺如而无耳道迹象者,则可在颞颌关节、颧根和乳突前缘之间作一“S”形切口。
鼓膜的重建对中耳腔外壁黏骨膜和融合畸形的锤、砧两骨的去留问题,多数学者主张除去中耳腔外壁的黏骨膜,察看听骨,若其传音功能存在,则在锤、砧两骨上移植组织,以期提高听力。但亦有主张保留中耳腔外壁的黏骨膜者,认为这样是本手术提高听力的关键。一般认为保留该层组织作为重建的鼓膜是符合生理要求的,只有术中未能保持其完整,或锤、砧两骨失去传音功能的情况下才应除去。对于融合畸形的锤、砧两骨,只有在失去传音作用时才可将其除去,并直接在活动的镫骨头上移植组织来重建鼓膜。鼓膜的重建主要是保存和利用外耳道闭锁骨板内面菲薄的黏骨膜。用电钻磨薄闭锁处的骨质,直至黏骨膜上仅遗留薄层骨片,此时必须十分细心地使骨片中央部骨折成碎片,再从其下面分离黏骨膜而去除之。保存完整的黏骨膜是本手术成功的关键。两窗的处理对于镫骨畸形固定、缺如、前庭窗闭
锁,或者面神经水平段畸形下垂遮盖前庭窗影响前庭窗手术者,适宜行内耳开窗术。除鼓室和外耳道有感染者外,一般可一期行内耳开窗术。对蜗窗畸形闭锁者,单行内耳开窗则是徒劳无益的,必须同时除去封闭蜗窗的骨质,才有可能使术后听力改进。
外耳道的重建重建外耳道必须首先除去闭锁处的疏松骨质,新建的外耳道应比正常者约宽一倍,能容得下拇指为宜,用较厚的中厚(约厚0.8mm)皮片植入足够宽大的新建外耳道内以减少狭窄的机会。再将切口周围的皮肤翻转人外耳道与内端黏骨膜缝合固定,可预防狭窄。术腔填塞碘仿纱条,术后第10d开始部分取出,14d取完。必要时,新建的外耳道内可佩带塑料扩张管。从而达到预防新建外耳道狭窄之目的。目前该方法已非常成熟,为患儿提供了福音。
五月堂温馨提示:
1、请把该云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呼和浩特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