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患病症状
治疗方法
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方法
饮食保健

文史探讨南岭秘语middot陋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75.html

《陋室铭》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刘禹锡之名作,现编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很多读者欣赏这篇铭文时,对文中陋室的具体地址颇有争议,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煌煌大唐史页掀开,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韩愈、柳宗元纷纷吟咏湘南郴州山水风情。至宋代,真宗皇帝、宰相王安石、秦观、张舜民、阮阅、杨万里等落笔成花、浅吟口诵,亦不绝于耳。所以南宋诗人丁逢在《郴江前集》序言“郴阳自唐以山水名天下”。此说记入地理总志《舆地纪胜》郴州卷之“风俗形胜”篇,流传国中。又“其地多崇山大泽……天下佳山水处也”。巍巍“崇山”指南岭五大岭系中人文最厚重的、传说神农开田的骑田岭、九嶷山、苏仙岭;悠悠“大泽”指“神农作耒”的耒水、舂陵水、北湖。《左传》云:“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唐贞元间宰相郑余庆贬郴州司马,遇隐士薛玄真“每遇人曰:‘九嶷五岭,神仙之墟,山水幽奇,烟霞胜异。’”

风云莫测的元和十一年()三月,一纸诏令,诗豪刘禹锡左迁连州刺史。连州在南岭五大岭系人文最深厚之骑田岭南,往之必道经岭北麓郴州。此前,诗豪没来过郴州,却熟悉郴州桂阳郡。他在朝中与郴籍郎中陈谏等“定为死交”,“永贞革新”同遭贬谪。他还与郴州进士刘景(宰相刘瞻之父)友善,刘景题名长安金榜,他吟诗《赠刘景擢第》:“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清光。”谪官朗州,他写《武陵书怀五十韵》,前序即指斥“项籍杀义帝于郴”。这次南下入湘,他经湘潭游唐兴寺,结识80岁的郴籍方丈智俨,日后专撰《唐故衡岳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语气尊重:“公号智俨,曹氏子,世为郴之右姓。”

一骑瘦马越过千山万水抵达南岭郴州,刘禹锡歇于好友杨於陵刺史郡斋。世族出身的杨於陵,没参与“永贞革新”。东汉同造纸发明家桂阳郡人蔡伦一起被安帝谗害的丞相杨震,是其先祖。杨震拒收千金的“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乃廉政名典,荫庇后裔历代披冠。杨於陵本是户部侍郎领判度支,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位高权重,但被小人告“供军有缺”,先一步外放郴州。他南下前,刘禹锡以诗赠别——《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郴州因有寄上之作》。

二人都不曾料到,诗寄上没多少日子,接下来诗豪紧步杨尘接踵而至。他乡遇故交,正在郡斋撰写《青史王碑记》的杨於陵,遂放下笔陪好友悠游北湖、苏仙岭。刘禹锡好奇地询问这山水名由和碑记背景,杨於陵一笑讲述:

远在西汉,郴县草药郎中苏耽,出生即失父成孤儿,牧牛打柴捕鱼孝养母亲,学会寻药治病、扶助乡亲。更预测瘟疫,用庭院橘叶配伍药草,汲橘树旁井泉熬药救民。百姓感恩戴德,遂传:苏耽骑白马采药马岭山,得道跨鹤升天。《全唐文·苏仙碑铭》载“《列仙》是纪”,指西汉光禄大夫刘向将“苏耽”纳入《列仙传》;晋代葛洪在《神仙传》中作《苏仙公》长文,传颂千年,名扬史册。初唐诗人沈佺期过郴,就深情吟咏:“少曾读仙史,知有苏耽君;流放来南国,依然会昔闻。”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诏令“发挥声华,严饰祠宅”,其出生采药之马岭山获建“仙人祠”;杜甫、王昌龄、元结、柳宗元等先后讴颂苏仙橘井,杜甫吟“郴州颇凉冷,橘井尚凄清”。道教将马岭山推为“天下第十八福地”;“橘井泉香”成医林典故。仙自人间,苏耽被奉为“孝子神仙”,居郴州“九仙”之首,山名尊称“苏仙岭”。

大唐本朝,建中年(-)城外“龙祟北湖,水沸地震,郴人大恐,募能禳者”,百姓船筏被沸水掀翻,见“蛟龙”出没也不敢打鱼,便招募消灾除害的能人。一位好道习武的壮士曹代飞揭榜,为民伏“龙(注:水蟒)”平水患,造铁栅锁“龙窟”。县州上报,朝廷欲让其做官,曹代飞辞谢说:我居处乃狭小山区,请允准吾乡纳正赋免杂税,就是大大恩赐小民了。按例,拥有王侯爵位才可如此;于是唐德宗赐其“青史王”号,将其所居设“半都”乡,免除杂税。而曹代飞伏“龙”后,北湖风调雨顺30年,百姓流传:外来黑龙为害,壮士化身白龙,与之相搏,射黑龙保境(北宋知州阮阅写北湖龙湫诗句即“老蛟力斗死池中”)。这才有鱼肥粮丰,水美月靓,靠的是白龙呀!北、白二字在郴方言中同音,“北湖”名既表方位也含纪念白龙之意。曹代飞逝后,郴人奉之为北湖神,在湖边盖庙祭祀,俗称“龙王庙”。杨於陵到任,欣然为之作《青史王碑记》。

登阶苏仙岭,饮茶橘井畔,泛舟北湖,心随鱼龙戏……刘禹锡听了好友讲述,写下《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等10余首咏郴诗,“城头鹤立处”“移根近仙井”“湖上收宿雨,故国思如此”等佳句迭出。二人揖别,刘禹锡踏上湘粤古道赴任。连州虽归湖南观察使管,却在岭南,“谪在三湘最远州,边鸿不到水南流”。

从“船到郴州止”的盐米码头往上出南关,跋涉于“马到郴州死”的崎岖五岭道。正值夏初,时雨时晴,雨来如寒秋,日出即酷暑,刘禹锡头一次翻越瘴氛蛮雾的南岭,水土不服,加上赶路一月半,抵抗力弱,突患“人到郴州打摆子”症状,这是夺命之疾,仆人赶紧护送退回郴城。杨於陵连忙在驿馆腾出小屋,紧急治疗。

驿馆设北湖边,即韩愈记“俟命于郴”处,“憩水木之幽茂”“费刍薪于馆候”“航北湖之空明”。年,韩愈在水木幽茂的湖边驿馆等候诏令,费了半年煮饭柴草,李刺史陪游北湖散心。

未料继韩愈踟蹰北湖11年后,刘禹锡也独居郴州驿馆小屋。杨於陵对好友抱歉道:你这是“打摆子”的瘟病,故只能找一间陋室单住疗疾,另送孔子《六经》为其解闷。“打摆子”即疟疾,病一发浑身抖摆,郴州俗称“打摆子”。好在当地出产对付此病的药草。“郴”字前身即“菻”,传说是神农助手郴夭尝百草发现的第一种具备食用兼药疗价值的青蒿。战国将其义符“艹”移至声符“林”的右旁为“郴”。

按《肘后方》之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刘禹锡每日服用,止住了“打摆子”。外放岭南的官员,过郴时也随杨於陵去探望他,陋室便有谈笑声。开窗,能观烟霞缠绕的峻秀苏仙岭;入夜,可见北湖水面波动的皎皎月影。这使他联想起环城的骡仙岭、南塔仙、刘仙岭、王仙岭,这些山都不很高却仙名鼎鼎;还有陷池塘、龙泉塘、龙骨井的龙传奇,这些水也不太深,却引得好友柳宗元吟“游麟出陷浦”……刘禹锡不胜慨叹,病初愈离郴前,挥毫记述万般思绪: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搁下毛笔,他强撑弱体重新上路,翻越苍莽南岭,终于到达连州。因误了行程,未敢宣扬《陋室铭》;立即修书飞报朝廷,解释晚了数日的缘故:“非臣殒越,所能上报。伏以南方疠疾,多在夏中。自发郴州,便染瘴疟。扶策在道,不敢停留。即以今月十一日到州上讫。”这一天,是年5月11日。

《陋室铭》仅81字,却文美思深,道尽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状貌及自身抱负;历千百年风霜雨雪,珠玑亮色依然闪现,成为启迪鞭策人的散文精品、哲理名篇。

南宋地理学者王象之在《舆地纪胜》和州卷记述“陋室,唐刘禹锡所建。又有《陋室铭》,禹锡所撰,今见存”。于是有人说,刺史刘禹锡在和州城东两里多郊外筑了座居所,因狭小简陋故取名“陋室”。好事者杜撰:和县知县三难和县通判刘禹锡,将其一迁再迁,房子由3间减至1间,于是刘禹锡愤然作《陋室铭》。

读者诸君稍动脑筋,便可明白这纯属戏说,因唐代未设通判,宋代才置;而县无通判,通判系州、军副职;刘禹锡贵为唐代州刺史,县令怎敢犯上刁难?刘刺史也不可能建居所于城外,朝廷规制,州官必须住州署,守城听命。刘禹锡先后任连州、夔州、和州、苏州四州刺史,如果到一州便建一室,那点俸银哪里承担得起!况且现代写手说他“到达和州时,正值百年未遇的大旱,和州大地哀鸿遍野”,他还能建居所?

冬去春来四百载后,南宋王象之到和州,见有陋室祭祀刘禹锡,便简单误会是刘禹锡本人所筑。后世和州兴建陋室,全属敬仰、纪念先贤,属于造福地方文化之举。

清《湖南通志》载有郴州文士何禅的《苏仙岭赋》,咏郴州苏仙岭和北湖“山高以仙,水深以龙”,合于刘禹锡之《陋室铭》。至于本作者考据《陋室铭》原生地在南岭郴州,是刘禹锡赴任连州,首次踏足南岭,兼重病复愈于仙灵文化之地,人的深思洞悟往往发藻于如斯人文环境节点上。由此散开思维,《陋室铭》原生地郴州理应接续前缘,恢复苏仙岭下北湖岸畔的小小“陋室”,播扬思想家、文学家刘禹锡之哲学精神和文学精品!

(作者张式成,系中国管理科研院特约研究员、“湖南省方志专家库”专家、郴州市义文化研究会会长)

(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mrc.com/jbzd/126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