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聊到孩子的智商,那家长们还真是有话说。
有人说,孩子聪不聪明,看父母就知道,父母聪明,那孩子也差不到哪去;也有人说,“贵人语迟”,说话晚的孩子一般比较聪明;还有人认为,看孩子的手,就知道他未来是不是聪明。
虽然各种说法都有,五花八门,但孩子智商的高低,还真是有迹可循,会通过平时的行为表现出来。
孩子若有4个“怪癖”,暗示智商高、头脑聪明,父母别乱纠正。
孩子若有这4个“怪癖”,说明孩子智商高、头脑聪明,父母别乱纠正
一:爱模仿
孩子在幼儿时期,尤其喜欢模仿。
他们看到我们扫地,便拿起扫把像模像样地扫起来。看到我们洗衣服,便卷起衣袖要帮忙。看到我们踢球,他也急着要加入,伸出小短腿着急地找球。
孩子之所以爱模仿,是因为他最初学习的方式,就是模仿。
比如他刚出生,通过一两年的模仿,他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自己吃饭、学会了穿衣系带。孩子正是通过不断地模仿,他才一步步成长和变得有能力。
有时候孩子在我们旁边“帮忙”,我们会觉得他碍手碍脚,只会帮倒忙。为了提高做事效率,我们就会把想模仿我们的孩子赶走,让他自己去一旁玩。
其实,这正是破坏了孩子学习的好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付出努力来模仿我们、提高能力,而是只在一旁无所事事,或者看手机电视了。
面对孩子,我们可以多一些耐心,多给孩子一些锻炼手、眼和大脑的机会。
另外,正因为孩子有爱模仿的天性,越模仿正确的事情,他的大脑越能得到锻炼、智商越高,所以,我们要提高给孩子好的榜样。
二:耳朵“背”
我一个朋友,一提到他5岁的儿子就来气,说这孩子,一玩起来,不管不顾,你叫他都不理,跟耳背似的。
我一听,只觉得朋友“捡到宝而不自知”啊。
当孩子做一件事情特别投入的时候(看手机电视除外),说明他能高度集中注意力,专注力特别强。
孩子的天性就是边玩边成长,他在玩积木、拼图、沙子等各类游戏中,如果能格外投入,不受外界打扰,那他的专注力也在不断提高。
有这种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孩子将来做一件事,才能排除干扰,高效率完成。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对一件感兴趣的事情,非常专注,你喊他都听不见,那我们就不要强行打扰。
我们可以默默等待,多给他一些时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很难,但打断,却是一瞬间。
三:爱“拆家”
我们去仔细观察孩子,会发现,他们大部分时候都闲不住,而且还爱“搞破坏”,不是拧掉钟表上的螺丝,就是把新买的玩具拆成好几块。
我们在心疼财务的同时,也会忍不住责备孩子几句:“你怎么就不懂得爱惜呢?有你在,家里就没有一件完好的东西。”
孩子爱“拆家”,确实会让父母头疼。毕竟,咱们赚钱不易,买回来的东西还没用多久,就被孩子拆得七零八落,我们难免会心疼。
但换一个角度想,孩子爱拆家,其实是好事。这说明,孩子的动手能力特别强,好奇心重、爱思考。
他大脑里有很多想法,也很想知道万物运作的原理。所以,为了得到答案,他才忍不住上手拆、拆、拆。
如果我们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他将来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会保持一颗爱钻研的心。有这样的钻研精神,还怕他将来没成就?
当然,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是真的就让他把家拆了。
对于一些价格不高的东西,我们可以允许他随意研究。比如小玩具、小电器、废旧的自行车钟表等,可以让孩子尽情拆,满足他的探索欲。
但对于一些价值高、我们舍不得的东西,还是要跟孩子讲清楚,或者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多鼓励孩子探索、勇敢尝试,保持一颗好奇心,培养追寻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四:“废话”多
孩子到了、4岁以后,你会发现,他的嘴巴就不停。一会说天气,一会说他的朋友,一会又谈到马路上见到的老奶奶。
正事没说几件,“废话”倒是一箩筐。而且,他脑海里总有很多“为什么”,无数个问题问个没完。
有时候我们会嫌他烦,觉得这孩子话太多了,就不能安静一会。
其实,这是因为孩子的大脑思维发育还不成熟,他们想到什么就会说出来。而“组织语言”的这一过程,其实就是逻辑思维得到不断锻炼的过程。
除此之外,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智力的一种。
孩子在说之前,他需要通过听和看,然后再是分析判断,再是把这件事梳理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最后加上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整个这个过程,需要调动各种感官和神经元。孩子说得越多,问问题越多,他的思维能力就越强,大脑神经传递速度就越快。
所以说,如果家里有个话多的孩子,家长千万别瞎纠正,或者让他闭嘴、安静。
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倾听,因为孩子说那么多话其实也不需要我们每一句都回应。
另外,面对孩子的“为什么”,我们可以停下来,欣赏他爱思考的习惯:“你这个问题真有意思。”
然后有时间的话,可以陪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如果实在没时间,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妈妈也很想知道答案,你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找到答案,回头再教我呢?”
鼓励孩子多说、多表达,也鼓励他多思考。孩子脑筋动得越多,才会越“灵光”,大脑自然就聪明了。
我们都知道,想要肌肉强壮就要锻炼肌肉。大脑也一样,想要孩子的大脑发育好智商高,就离不开锻炼。
家长平时可以多尝试让孩子动脑,开发逻辑思维能力,对孩子将来学习数理化大有帮助!建议选择一些益智的绘本、玩具等让孩子阅读玩耍,通过”寓教于乐“对孩子大脑的发育促进作用更明显。
这套《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是日本著名的绘本作家五味太郎为孩子设计的逻辑思维启蒙书。书中的游戏从数感、逻辑推理、空间关系……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为小朋友的数学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每个游戏设计都童趣满满,生活气十足,孩子爱玩还能提升逻辑能力。
五味太郎是日本家喻户晓的绘本作家,曾出版过00多本作品,获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奖、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路傍之石奖等众多奖项,在中国也有庞大的粉丝团。
“思维游戏书”里,有哪些思维游戏呢?
这套《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一共有5册,分别是:《找一找,变聪明》《数一数,变聪明》《想一想,变聪明》《玩一玩,变聪明》《做一做,变聪明》,总之就是让孩子玩着玩着变聪明就对了。
每册书都有12个游戏,全套5册共包含60个游戏,每册游戏的难易程度相当。为了避免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每册的游戏形式五花八门,同一册书中就有迷宫、比大小、找不同和关键特征、图形分解或合成、逻辑推理……非常丰富,可以提升孩子不同的思维能力。
比如《找一找,变聪明》中,既有找关键特征的游戏,引导小朋友观察物体的关键特征。
又有数字迷宫的游戏,考验小朋友对数字顺序的理解。
还有这种连线题,考验细心和手眼协调能力——别小看细心对数学学习的作用,想想我们小时候因为粗心多少次丢分。
强烈建议拿到这套书的家长们也玩一玩书里的游戏,因为《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和咱们国家《~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儿童数学认知的要求,高度契合。
附:《~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游戏中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翻开《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你会发现,看起来可爱的游戏其实涵盖了数的概念、集合、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等非常关键的数学能力训练,兼有锻炼观察力、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等学习能力的内容。
比如,培养孩子数感的:
数感可不是简单的认识数字,而是知道数字包含的“大小”概念。这个游戏需要进行简单的运算。
比如培养孩子空间想象力,经典的盒子游戏,大人也要思考一会儿呢。
还有培养孩子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还考验了孩子对数序的理解。
可以说,所有游戏都以能力塑造为目标。很多游戏,虽然不难,但即使是大人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真的需要稍微花一点时间。
融入生活场景,语言简洁易懂
~6岁的小朋友,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为了让他们能专注在游戏中,尽可能用简洁的画面代替文字,清楚地告诉小朋友该怎么玩。
比如,下面这个手指散步的游戏。一看到小手,小朋友就知道要怎么做了。
这个游戏训练了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和细心。
低龄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具体而形象的东西,数学却很抽象,五味太郎花了很大精力,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抽象的数学结合起来。
比如小朋友吃甜甜圈的场景,这个游戏既考验了小朋友“数的分类”,又帮助小朋友理解“零”的概念,还能启发家长在生活中照搬这个方法,让小朋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有爱的童书,总有很多精心设计的有爱细节。如果平时很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会在生活中为孩子设计些小游戏,那么这套书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现在小店做活动,五味太郎经典套装限时特价,只要.9元,点击下方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