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患病症状
治疗方法
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方法
饮食保健

你可能学了一些假的偏旁部首

在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m.sohu.com/n/461055589/

三.关于汉字归部原则的探讨

前面说过,部的确立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确立这个框架体系的目的,就是如何让近万甚至数万个单字像飞鸟还巢那样各回各家繁而不乱,因而确立一套科学明确的归部原则就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以下为教育部、语文委年1月12日发布的《GB.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里的“汉字部首归部规则”的部分内容,

一.从汉字的左、上、外位置取部首。如果左和右、上和下、外和内都是部首,则只取左、上、外位置的部首。

示例:彬(木)旧(丨)裹(亠)暮(艹)圆(囗)闻(门)

二.如果汉字的左、上不是部首,右、下是部首,则取右、下位置的部首;半包围结构的字,如果外不是部首,内是部首,则取内。

示例:颖(页)荆(刂)弯(弓)矍(又)岛(山)载(车)

三.如果汉字的左和右、上和下都不是部首,则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从偏旁的位置取部首。

示例:蠲(皿)嬲(田)赜(贝)蠢(虫)嫠(攵)赢(月)

四.如果由上述位置取不到部首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的字或其它字,则从起笔的位置取单笔部首。

示例:叇(一)畅(丨)尹(乛)粤(丿)举(丶)彧(一)三(一)果(丨)我(丿)良(丶)乖(丿)承(乛)

五.如果在取部位置上少笔与多笔几个部首出现叠合时,则取多笔部首,不取少笔部首。

示例:赣,左旁的上头有“丶”“亠”“立”“音”等部首叠合,取“音”;靡,外框有“丶”“广”“麻”等部首叠合,取“麻”;威,起笔处有“一”“戈”等部首叠合,取“戈”;太,起笔处有“一”“大”等部首叠合,取“大”。

可以看出,里面存在大量严重问题。比如,

第一组的示例中,彬、裹、暮、闻4字,归部结果都是值得商榷的。更加合理的归部结果是,彬为形声字,归彡部林表声;裹为形声字,归衣部果表声;暮为形声字,归日部莫表声,闻为会意兼形声字,归耳部门兼表声。

第二组的示例中,颖、荆2字,归部结果都是值得商榷的。更加合理的归部结果是,颖归禾部,顷表声,荆为形声字,归艹部刑表声。

第三组的示例中,蠲、嬲、釐、赢4字,归部结果都是值得商榷的。更加合理的归部结果是,蠲归虫部,嬲归女部,釐归里部,赢归贝部。

第四组、第五组也有不少问题,尹归又部的附形部首;承,上为人的异形,左右为廾的异形,中下为手,所以归廾部或手部都更合理;果应归木部;我应归戈部;威从女从戌,应归女部。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外是,这个规范根本不合汉字的构造原理,对于汉字进行了颇为不讲道理的“强拆”,因而造成认识与归部的错误。《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一节说“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良庖是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地从关节处切割分离,族庖是出于主观臆断硬砍骨头肢解,结果经常把刀砍坏。好厨师遵循的客观规律是牛的身体结构,好的字书编纂者遵循的客观规律就是汉字本身的结构规律。现在这个标准显然是根据“族庖”的主观臆断和认识水平制订的,通俗地说就是不讲道理进行“蛮干”,上则愧对仓颉、许慎,下则误人子弟贻患后学,外则受讥于异邦他国,实属很不应该。

在这个规范的要求和指导下,包括《新华字典》、《通用规范汉字字典》在内的很多现当代华文汉字字典,都开始在归部这个关键环节疑似敷衍了事。具体的做法就是庸俗化和无原则的“多属”化,表现为对会意字不考察其部首与偏旁的主次关系,一味图省事,一刀切简单化地归入“首部”而不是探究其真正的“部首”;对形声字很多时候用声符做部首而将意符当做偏旁;前面已经将该字归了甲部,后面自己也觉得于理不甚通,便又来了个“多属”的办法再归入乙部甚至丙部,就是一个字归入了两个甚至更多的部。比如《通用规范汉字字典》部首检字表“说明”里称:为了方便读者查检,有些字分收在几个部首内。如“蠲”字在“八”部、“皿”部、“罒”部和“虫”部都能查到。《新华字典》则这样表述——为方便读者查检,《检字表》中有些字仍采用“多开门”的方式,分别收在所属规定部首和传统习用部首之下,收在后者的字右上角加有“。”的标志。如“思”字在“田”部和“心”部都能查到,在心部的思右上角带“。”。

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检索查询方便,但是忽略了同样会给检索查询带来疑惑和混乱,尤其给想真正掌握汉字造字方法和形音义真谛的读者以严重的误导。归部就像将个人登记在户口簿上一样,其信息必须单纯而且可靠,才会形成有严密数学逻辑的数据库,否则就像有些人只有一条户口信息,而另外一些人有两个甚至多个户口信息重复归入,势必形成严重的混乱,出现“一子多母”或者“一人多姓”的逻辑尴尬。所以本书赞同《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传统字典严格归部的办法,必须做到一字一部,一子一母、一人一姓,即便是对所谓的多音多义字,也只归入一部一次,只是在条下交待说明该字的其它读音和义项。本书对归部原则提出以下探讨意见供读者甚至专家学者进行讨论。

总则:先弄清字的结构类型。形声字则尽量归入作为意符的形部,尽量不要归入作为音符的声部;会意字则尽量归入表示共性的、不可取代的部分,尽量不要归入表示个性的、可以取代的部分。按照“部首”归部,而不是按照“首部”归部,首部就是一个复杂的字书写顺序排在第一的看似部首的构件,一般是在一个字内偏左偏上偏外的位置,很多字首部就是部首,但相当一部分字的首部根本不是部首。要找到真正的部首做到正确地归部,必须注意那些极易混淆的部首和首部的关系。

以上为个常用的和次常用的汉字中,选取个常用偏旁,并加以命名。首先在数量上与通行的部首相比缺漏甚多,而且里面杂以不少单字,真正的部首又少了很多。比如左右结构的字的右部一般称为“边”,这些边很多是部首,而左边称为“旁”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偏旁,比如鸟字边、欠字边、斗字边等等。也有一部分所谓的偏旁部首属于单字,比如皮字边、殳字边。像这样单字参与构字的例子不可胜数,根本没有必要专门对其尤其是只对其中一小部分进行取名。另外有的对汉字尤其是简化字的错误拆解,比如二字头、春字头、党字头、学字头,美字头。另外很多命名根本不能体现该偏旁部首的真正含义,这样就会误导学生以及读者,一开始就对这些偏旁部首产生误解了,更遑论日后根据部首理解该部的属字。比如“王字旁”实则与王无关,是玉部,“单耳”与耳朵无关,其实是跪坐的人,“左双耳、右双耳”都与耳朵无关,分别是表示台阶的“阜”和表示城镇乡村的“邑”。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任何一个部首本来都具有实际明确而具体的含义。在大陆,因为简化字改变了原有的部首系统,所以从简化版的《新华字典》和教科书出版以来,学校和社会都开始强调“偏旁”的说法,而渐渐淡忘了部首的概念。只有到了大学文字学的课堂,才会系统地进行汉字部首知识的教学。至于广为流传的偏旁部首俗称,很多都是名不副实甚至张冠李戴的无理称谓,本书尝试矫正纠正如下:

厂,厂字旁,不妥;音喊,指山崖;应读为:山崖厂。

,角字头,不妥;角字不可分。但在负、色等字里就是人的一种写法;应读为:斜人头。

亠,点横水,不妥;音头,指顶端;应读为:顶端头。

冫,两点水,不妥;音冰,指冰;应读为:两点冰。

冖,秃宝盖,不妥;音幂,指幂幕;应读为:幂字头。

冂,同字框,不妥;音炯,指郊外划定的区域,进而多指一定的范围;应读为:范围框。

卩,单耳,不妥;音节,指跪坐的人;应读为:跪坐人。

阝,双耳,不妥;在左为阜,指台阶;在右为邑,指城镇村落;应读为:左边阜,右边邑。

凵,凶字框,不妥;音坎,指土坑;应读为:土坑坎。

廴,建之,不妥;音饮,指远行;应读为:远行底。

廾,弄字底,不妥;音共,指拱、供;应读为:双手供。

囗,方框,不妥;音围,指圆形、城墙圈界或席子等方形轮廓的物事;应读为:方圆围。

彳,双立人,不妥;音赤,指人行道;应读为:人行道。

彡,三撇,不妥;音山,指色彩绚烂声音连绵;应读为:声色边。

夂,折文,不妥;音止,指到达,也包含夊,指犹豫;应读为:到达止。

广,广字旁,不妥;音眼,指敞屋;应读为:敞屋广。

宀,宝盖头,不妥;音眠,供人眠卧的房子;应读为:家室头。

彐,横山,不妥;音记,是彑的异形,指砍下的豬头;应读为:豬头彑。

巛,三拐,不妥;音川,就是川,指河流;应读为:三拐川。

,恭字底,不妥;音心,就是心的一种写法;应读为:恭心底。

,告字头,不妥;音牛,就是牛的一种写法;应读为:告牛头。

攵,反文,不妥;本作攴,音扑,指扑打;应读为:敲打扑。

月,月字旁,指肉就不妥;这时应读肉,就是指肌肉;应分别读为:月字旁;肉字旁。

灬,四点,不妥;本读“标”,是火的一种写法;应读为:四点火。

??,春字头,不妥;音掏,是人双手奉献的意思;应读为:双手奉。

氺,泰字底,不妥;音水,就是水;应读为:泰水底。

罒,四字底(疑为顶),不妥;音网,就是网;应读为:网字头。

?,党字头,不妥;党是上为“尚”的形声字,不存在什么党字头,简化字“尝”是从尚省口的,繁体就是嘗,上面就是尚;应予以取消。

穴,穴宝盖,不妥;音穴,就是指洞穴;应读为:穴字头。

癶,登字头,不妥;音波,指腿脚蹒跚;应读为:腿脚跛。

覀,西字头,不妥;音亚,指塞紧盖子;应读为:塞盖亚。

糸,紧字底,不妥;音幂,指丝、联系;应读为:绞丝底。

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偏旁

这里说的偏旁是狭义上的偏旁,即除过部首和单字的固定组合。这些组合如今大多已经不当单字使用,其实这些字在造字之初的甲骨文和商周金文里往往是很常用的本字,后来为了表达复杂的含义,加上了表音或表意的部分形成分化字。“辟”字虽然分化衍生出了避、僻、劈等字,但是本字仍然在独立使用,所以容易被人们发现和理解这种关系。对于那些衍生分化之后本字不再单用的字,如“载、哉、栽、裁、烖、酨”等字中,“土+戈”是读“灾”的音符,在甲骨文里是很常见的单字,在今天的输入法里是没有这个字的,在一般的字典也是不收这个字的,一般人甚至都不认为这是一个字,而是当做偏旁来对待。最好不要将这些固定组合的偏旁拆分看待,拆分之后往往会产生误解。也有一些字的形状变化较大不易识别,拆分看待也会产生误解,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是《简化字总表》里所谓可以简化的14个“偏旁”,其中“讠饣纟钅”其实分别是“言食糸金”四部首在字左或中的简化写法而已,另外10个偏旁是,〔昜〕、〔臤〕、〔??〕、〔〕、只〔戠〕、〔〕、〔睪〕、〔巠〕、〔?〕、呙〔咼〕。

下面把一些经常被误解错解的偏旁列举出来,

1,劳、营、荣、荧、茔、蓥、荥、莹、萦、莺、萤、荦、茕,等等;

这组字在当今大多数字典如《新华字典》、《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中都被归入艹部,其实是很不合理的。因为上部原为“??”读“慨”音,简化字写为。这个上部无论是繁体还是简体,作为偏旁都是组合的音符,而下部才是意符,才是真正的部首。因而以上字合理的归部结果只能是,分别归入力、囗、木、火、土、金、水、玉、糸、鸟、虫、牛、卂部,其中“卂”今归入十部。如果草率地将这些字统统归入艹部,则艹以下的部分无法解释。是不是所有包含的字其部首都是字的下部呢?答案是否定的。比如“蒙、荤、蓂”等字就不是。而是真正属于艹部的形声字,分别为艹上冡下、艹上军下、艹上冥下的结构。

2,幕、暮、墓、募、慕、摹、蓦、謩,等等;

这组字在当今大多数字典如《新华字典》、《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中都被归入艹部。其实是很不合理的。这组字都是形声字,上面是“莫”字,作音符;下部为意符,作部首,故而应该分别归入各自形符为首之部,即“巾、日、土、力、心、手、马、言”等部。如果草率地将这些字统统归入艹部,则艹以下的部分无法解释。

3,高、毫、豪、亳,等等;

这组字在当今大多数字典如《新华字典》、《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中都被归入亠部,是不合理的。其实高为本组字的音符,其它字从高省口。上部与中部构成固定组合读“号”音兼指挺拔高耸的意思,下部为表义的形部。

高,象形字,本义是高耸的建筑物,类似后代的岗楼,瞭望塔;

毫,形声字,从高省口从毛,高音,指细长的毛;

豪,形声字,从高省口从豕,高音,指豪猪发威时候全身张满硬刺的状态;

亳,会意形声字,从乇表示在野地搭起建筑,指驻地,从乇(哲zhé)取声。

4,寒、骞、搴、褰、謇、蹇,等等;

这组字在当今大多数字典如《新华字典》、《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中都被归入宀部,是很不合理的。有共同的偏旁“寒去掉冫”,其它字皆从之为音符,下部的马、手、衣、言、足为意符,故而归入各部。需要注意的是,塞、赛、寨虽然楷书形同,其实不同。这三字也是形声字,部首都在下,上半部分读“色sè”音。

5,契、絜、挈、洯、栔、蛪,等等;

本组字有共同的偏旁“丰刀”读“恰qià”音为音符,下部为意符,故而分别归入大、糸、手、水、木、虫等部。

6,黧、棃、剓、犂,等等;

本组字有共同的偏旁“利”的别体为音符,下部是意符,故而各归入黑、

木、刀、牛各部。形近的“黎”则有别,归入黍部。

7,将、浆、奖、桨、酱,等等;

本组字的左部与右上部有共同的偏旁做音符,“将”字以外的字可视为“从将省寸”,右下或下部为意符,故而分别归“寸、水、大、木、酉”等部,如果一刀切地归入“爿”部,则剩余部分无法解释和交待。

8,蠃、赢、嬴、羸、驘,等等;

这组字在当今大多数字典如《新华字典》、《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中都被归入月部,是很不合理的。“亡、口、月、凡”四个部分构成固定组合为表音兼表义的音符,读“营”音,是“蠃”的本字,甲骨文中这个声符偏旁是独立的字,只是后来讹丮为凡,而金文所见似细腰丰臀的细腰蜂,于财物则是表示背囊塞满鼓鼓囊囊,于女人则表示细腰丰臀的身材,于羊则表示腰细瘦弱,于马匹则表示腰身细小的驴骡而不是强壮的马骡。故而其部首不是直观的“月”,而是分别从下中部的“虫、贝、女、羊、马”等,均有细腰丰臀的特征。

9,徽、黴、徾、徵,等等;

这组字在当今大多数字典如《新华字典》、《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中都被归入彳部或者攵部,是很不合理的。这组字有共同的偏旁“微”,皆从微省几为音符。徵中下部为“壬”,读“挺”音,形近“王”、“玉”、“壬”(读人音,地支之一)而皆非。而是“廷去廴”,音义俱为挺,微为意符,故而“徵”仍从彳。至于“微”本字,去掉彳后中部及右部的组合是独立单字,就是微妙的意思,应该是微的本字,“微”字中部即去掉彳和攵,中间部分在甲骨文里也是独立成字的。故而“微”本字为形声字,归彳部。

10,釐、嫠、漦、孷,等等;

本组字上部及下外部有共同的偏旁做音符,下内部分别是里、女、水、子,为意符,为部首。

11,载、栽、裁、戴、哉、截、烖、酨,等等;

这组字在当今大多数字典如《新华字典》、《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中都被

归戈部,其中“戴”还同时被归入十部,都是很不合理的。其实本组字都

是形声字,上部与右边的“土+戈”的组合是“灾”的本字,在以上字中为

音符,左下为意符,除異归廾部外,其余均直接为部首,即“车、木、衣、

廾、口、隹、火、酉”。

12,颖、颎、颍、頴、顈,等等;

本组字左上和右部一起构成固定组合为音符,实即“顷”字,左下为意符,

故而本组字应从左下归部,分别归入“禾、火、水、示、糸”等部。如果

归入匕部或页部,则其余部分无法解释和交待。

13,穀、榖、糓、彀、毂、縠、觳、豰、嗀、瞉、鷇、瑴,等等;

有共同的偏旁“”读“户”音为音符,禾、木、米、弓、车、糸、角、豕、口、目、鸟、玉等分别为意符为部首,而不能一刀切地认为都属于士、土或殳部。

14,腾、滕、媵、縢、幐、螣、鰧、謄,等等;

本组字左边和右上形成偏旁,其实就是“朕”字,是音符,右下部为意符,是各字部首。故而应该分别归入“马、水、女、糸、巾、虫、鱼、言”等部。如果草率地将这些字统统归入首部“月部”,则其余部分无法解释和交待。

15,條、脩、修、鯈,等等;

本组字中左边与右上的“攸”字作为偏旁,而部首则是右下角的木、肉、彡、鱼。如果将本组字草率地归入亻部,则剩余部分无法解释和交待。

16,乾、翰、斡、幹,等等;

本组字有共同的偏旁“倝”为音符,右下部为意符,故而各归入乙(折笔)、

羽、斗、干(本书干归入丨部)等部。

17,辨、辫、辩、瓣、辦,等等;

本组字有共同的偏旁“辡”(读“变”音)做音符,中间部分都是意符,为部首,故而分别归入刀、纟、讠、瓜、力部。不能归入辛部,否则剩余部分无法解释和交待。

18,问、闻、闷,等等;

本组字部属关系不归结构在外的音符“门”,而归结构在内的意符“口、耳、心”;

19,履、屐、屣、屦、屧、屩,等等;

均以“尸上彳下”组合为意符,其实是“从履省复形”,故而这一组字皆与履(鞋子)有关,右下角为音符。虽归尸部,但有别。

20,斑、班,等等;

珏,即瑴,读决音,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的玉。此二字为指事兼会意字,不归玉部而是归入文和刀部。

21,咸、威、戚,等等;

不从戈,应从口、女、尗(归小部),因为从戈后剩余部分无法解释和交待,其实这些字是戌和口、女、尗分别组合的结果,而不是戈。

22,庶、度、席、庹,等等;

此四字不从广,应从灬、又、巾、尺(归尸部),因为从广后剩余部分无法解释和交待,其实度席庹等字是从庶省灬的结果,而不是广。

另外,连绵词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连绵词也称连绵字,是指两个或多个读音相关(多为双声或叠韵,也有叠字或其它)的字一起组成一个具有独立含义的词,往往分开之后则不具有这种含义甚至毫无意义。通俗一点说,就是两个或多个字往往跟一个词字的功能一样。所谓词字,就是古汉语中大部分的实词,都是一字一义甚至多义,有一义当然算一词。如人,山,车。下面一组连绵词,都与足部行动相关,踌躇、踯躅、踟蹰、蹁跹,逍遥、逡巡、迍邅,趑趄,徘徊、彷徨、徜徉,都是二字一起表达一个词义。这种连绵字在掌握的时候最好不要分开。但是现代的字典根据读音或者笔画进行编排,大多都将这些不可分割的字活生生拆分开来,是很不应该的。当然,这些词中偶尔也有词字,单字本身具有独立明确的含义,如上例中的巡、遥。要弄清是该词字的用法早,还是连绵词的用法早,到底是谁先谁后,谁如何派生衍化出了谁,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讲不太现实,这是专业领域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属于汉字高级水平阶段的问题,普通读者知道有这种情况存在就可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mrc.com/hyz/13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