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患病症状
治疗方法
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方法
饮食保健

中华耳科学杂志年第3期精彩内

北京正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临床研究

1.年龄对突发性耳聋的预后影响

冰丹兰兰关静王大勇赵立东谢林怡王秋菊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上常见的耳科疾病。发病率从5-/10万,几乎可累及任何年龄,以中年人最常见。现有文献的研究对象常将年龄限制于18-65岁左右,也有少部分文献专门以儿童或老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显示低龄或高龄都是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不利因素。由此可见,年龄对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是否存在明确的年龄转折点(即阈值效应)使得预后发生方向性的改变目前尚不得而知。自医院成立耳内科专病病房以来,收治了两千余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形成了大规模的突发性耳聋临床资源数据库。本研究将全年龄段的突聋患者均纳入研究,并进行必要的混杂因素矫正,以期全面阐述年龄对突聋预后的独立影响作用,并为未来进行突发性耳聋预后研究时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年龄分组依据。

2.耳后与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对比研究

贾弘光于湛李希平陈志婷顾湘黄小兵魏永祥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病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常为单侧发病,听力可在数分钟、数小时至3天以内,在2个相连频率下降20dB以上,可伴有耳鸣、眩晕、耳闷堵感等。发病率5~30/10万,好发年龄50岁左右。突聋作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治疗延误或方法不当,可造成患耳永久性听力损失,部分患者可伴有持续性耳鸣及其他后遗症。目前,突聋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包含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等激素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已得到证实。针对伴有2型糖尿病的突聋患者,由于经静脉途径全身应用激素,会引起血糖浓度剧烈波动,甚至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受到限制。因此,激素的局部应用成为该组人群的良好选择。本文对照研究年1月~年6月期间78例伴有2型糖尿病的突聋患者,采用经耳后骨膜下注射,经鼓室注射甲强龙两种局部给药方式,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及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3.8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选择分析

顾红波张燕梅钟贞王军吴园丁陈丽刘玉和

听神经瘤是耳神经外科及侧颅底外科最常见的肿瘤,约占脑桥小脑角肿瘤的80%~90%。听神经瘤为来源于前庭神经的鞘膜瘤,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听力减退、耳鸣、眩晕、面部麻木感、后组颅神经压迫症状等,治疗包括保守观察、伽马刀治疗、手术治疗,目前无论是保守观察、手术治疗、放疗在肿瘤控制率等方面均效果显著,但采取何种治疗方式,要综合考虑患者一般状况、临床听力学状况等,不同的治疗方式各有利弊。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1月至年12月就诊的8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4.北京某地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群的听力学特征分析

刘宸箐刘晨丁大雄杨风波朱玉华翟所强杨仕明于宁

对比不同年龄阶段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的听力学特征,探讨老年性耳聋的听力进展特征,为临床预防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按年龄将社区人群分为4组(45-59岁,60-69岁,70-79岁和80-89岁组),分别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听力学检测和助听器效果评估、耳鸣分析。1)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听力曲线以高频下降型为主,45-69岁低频听阈并无显著下降,随年龄进一步增长低频亦出现下降;2)不同年龄组语言频率听阈分别为29.27±13.65,31.46±14.14,36.11±13.80和44.46±10.64,各年龄段听阈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年龄组高频听阈间亦存在显著差异,且老年前期组高频听阈已出现明显下降;4)耳鸣发生率在各年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助听器佩戴对老年性耳聋效果明显。老年性耳聋以高频下降为主,随年龄增长,语言频率区听阈提高更明显,低频听力在70岁以后明显下降。

5.助听后ChirpABR阈值和行为测听阈值的相关性研究

吕渊许焕狮沈毅沈志森史文迪

探讨助听后ChirpABR与行为测听阈值的相关性。做出同一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下的ChirpABR声场下助听听阈与行为测听听阈,分析比较其助听听阈评估结果。ChirpABR声场下助听听阈与行为测听结果比较,左耳各频率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0.、0.和0.;右耳各频率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0.、0.和0.,有较高的相关性;ChirpABR阈值比行为测听阈值高9-18分贝。ChirpABR技术可以用于不能配合行为测听或行为测听结果不准确的听障儿童,获得助听听阈评估。

6.窄带CE-ChirpASSR与普通ASSR在极重度听损中的对比研究

吕渊鲍小欢沈毅沈志森史文迪

通过比较窄带CE-ChirpASSR、调频/调幅信号ASSR测试反应阈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行为测听阈的差值,从而探究窄带CE-ChirpASSR和调频/调幅信号ASS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各个频率之间的差异,从而来讨论两种不同刺激声诱发的ASSR在听阈评估方面的可靠性。对26名(40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分别进行窄带CE-ChirpASSR测试、调频/调幅信号ASSR测试和行为测听,评价窄带CE-ChirpASSR反应阈、调频/调幅信号ASS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窄带CE-Chirp反应阈与行为听阈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但调频/调幅信号ASSR反应阈在0.5k、1k时与行为听阈不存在相关性,但在2k、4kHz时的相关性较好。

7.74例语前聋患儿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分析

曾宪海赵鹏王鹏杨婷君赵海亮邱书奇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治疗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国际市场主要由澳大利亚、奥地利及美国三家公司垄断。由于进口人工耳蜗产品价格昂贵,加之对于听觉康复观念的认识不足等原因,仍有不少重度耳聋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众多患儿听障问题无法解决。近年来,随着以诺尔康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人工耳蜗的问世和完善,这一困境得到极大的改观,且有研究显示国产耳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通过评估语前聋患儿植入诺尔康人工耳蜗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情况,发现受试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及康复效果。

8.颅中窝入路面神经减压治疗颞骨纵行骨折后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曾宪海林曾萍王鹏邱书奇赵海亮

周围性面瘫是耳科常见疾病,可见于外伤、手术损伤、中耳胆脂瘤、病毒感染等,其中外伤后导致周围性面瘫多因颞骨骨折所致。颅中窝入路面神经减压保留内耳功能,同时对于损伤部位在膝状神经节及迷路段的周围性面瘫病例的处理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下我们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自年开展至今的颅中窝入路面神经减压手术的病例,并探讨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的评估。

9.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徐帅郭洁范崇盛

外耳道胆脂瘤破坏力强,可广泛破坏骨质,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因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较高,常与外耳道角化症、外耳道耵聍、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相混淆,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郑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1月至年5月共收治的外耳道胆脂瘤患者32例,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以上,术后效果好,胆脂瘤复发率低。

10.儿童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闫文亚陈秀兰秦兆冰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生活压力的提高,突发性聋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儿童突发性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报道指出美国儿童每年突发性聋的发病率为11/10万,德国儿童每年突聋发病率为10/10万。但至今为止我国儿童突聋发病率尚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虽然目前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突发性聋的诊疗指南,但这些指南更适用于成人,尚没有明确的儿童突发性聋的诊疗规范。因此,研究儿童突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儿童突发性聋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拟通过收集儿童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诊治的青中年突聋患者比较,总结分析儿童突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为儿童突聋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1.MEOX2基因与先天性小耳畸形相关性研究

冯涛钱瑾王冰清王悦章庆国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我国第二高发的颅面部出生缺陷,以往针对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研究多集中在手术治疗技术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而对导致疾病发生的遗传因素研究极少。MEOX2基因是近些年来发现的同源盒基因,其编码的蛋白是核转录因子,能够激活或抑制其下游基因的表达。本研究不仅揭示了小耳畸形新的关联基因,还为该病的遗传病因学研究提供新视角。

基础研究

1.多巴胺D1受体在豚鼠耳蜗中的作用

李雪实李兴启韩琳王琳余力生

随着对噪声性聋、老年性聋、药物中毒性聋等感音神经性聋研究的深入,耳蜗传出神经系统对耳蜗的保护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研究表明,橄榄耳蜗束是唯一已被证实的听觉传出通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噪声、缺氧对毛细胞损伤,并对耳蜗水平的言语编码和初级识别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在耳蜗传出神经系统中,多数神经递质在内、外侧橄榄耳蜗束均有表达,而多巴胺只存在于外侧橄榄耳蜗束中,其通过抑制伤害性刺激造成的谷氨酸兴奋性中毒作用,保护内毛细胞。在听觉适应过程中,持续给声刺激时,听神经的冲动发放速率开始时最大,然后很快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多巴胺对谷氨酸兴奋的抑制作用。

综述

1.常见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李淑娟刘晓雯陈兴健刘贝贝郭玉芬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听力障碍者大约有3.6亿,相当于世界人口的5%。综合征性耳聋是一类复杂的遗传性耳聋,其遗传模式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连锁遗传和线粒体遗传。引起综合征性耳聋的基因突变种类繁多,且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因此了解这类疾病目前的研究进展结合临床上对相关基因的检测,对其正确诊断、遗传咨询及临床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老年性聋的早期发现、诊断和预防

黄治物杨璐

老年性聋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可引发抑郁、焦虑等异常情绪,甚至加大了患老年痴呆病的风险。目前还未出现根治耳聋的特效药物,因此,预防以及早发现、早诊断是关键。普及老年人听力筛查并对老年性聋患者进行早期诊断,能有效提高老年人耳聋检出率,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及干预手段,改善听力状况。

3.人工耳蜗植入的远期并发症分析

鲁兆毅潘滔

人工耳蜗植入的并发症中发生于3个月之后的称为远期并发症。本文对人工耳蜗植入的远期并发症及其处理方式进行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一介绍:(1)感染相关并发症,包括中耳炎及相关问题、内耳炎症、脑脊液漏及脑膜炎,以及胆脂瘤等;(2)皮瓣相关并发症,包括局部肿胀等轻度并发症以及软组织感染、皮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3)植入装置相关并发症,包括设备故障、接收刺激器相关并发症(如移位、脱出、磁性反转,以及异物反应等),及电极相关并发症(包括移位、错位、脱出等);(4)神经及感觉相关并发症,包括面神经相关并发症(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刺激以及味觉障碍等)、前庭并发症、耳鸣以及疼痛等。人工耳蜗术后远期并发症需受到足够重视,及时进行观察及处理。

4.鼓室给药在耳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时美娟吕哲张颖路虹

随着临床对内耳疾病认识的加深,鼓室给药以其可以避免血-迷路屏障、膜迷路药物浓度高等优势以不同的治疗方式逐渐应用于治疗梅尼埃病、突发性聋等内耳疾病,本文将对鼓室给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5.国内耳鸣动物模型方法比较研究

王丽张璞杨江东杨菲菲曲雁

耳鸣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一种主观感受,目前缺乏适宜的客观指标进行评价,也给制造耳鸣动物模型带来极大困难。目前国内研究多以水杨酸类药物进行耳鸣诱导,依赖条件反射的建立来验证造模的效果,进而探讨耳鸣的机制与干预,此类方法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中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6.中耳手术填塞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吴淋蓉黎欢罗琳郑周数王凯沈毅

中耳手术原则为彻底清除中耳腔内病灶,并且重建有效的传音结构。现已明确多种因素可影响术后效果,其中包括中耳填塞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中耳填塞材料主要作用为术后对听骨与鼓膜移植物等中耳传音结构提供支撑作用,并保持含气的中耳腔,同时能够促进术后止血。虽然中耳填塞材料已使用了70余年,但研究发现许多材料可导致中耳术腔粘连、纤维化以及成骨化等不良反应,致使听骨链固定,甚至影响术后听力。因此,目前仍缺乏一种理想的中耳填塞材料,并且中耳手术填塞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也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现代医学和材料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新型填塞材料展现出良好的术后效果,并且最新研究发现中耳手术中不进行中耳填塞能促进术后早期听力康复。因此,本文将就不同类型中耳填塞材料的临床应用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疑难病例讨论

1.右侧牙痛、麻木伴面颊部肿胀3月

申卫东张秋静王大勇张欣欣王秋菊杨仕明

马某某,男,55岁,汉族,辽宁省人,职业:自由职业。以“右侧牙痛、麻木伴面颊部肿胀3月”之主诉入院。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牙齿持续隐痛,伴牙齿麻木,但无牙龈肿胀、松动及脱落等,自行口服“去痛片”治疗,症状无好转。2月份前出现左侧面部肿胀,略发红,伴有左侧面颊部麻木。1月前出现左侧鼻塞,伴左眼溢泪,医院经鼻腔新生物活检后诊断为“左侧鼻腔病变,考虑上皮源性恶性肿瘤”,遂转来我院就诊,门诊以“上颌窦癌(右)?”收住院。查体见右侧面颊部略膨隆,皮肤略发红,鼻中隔向左偏曲,右侧鼻腔狭窄,无脓性分泌物,右侧总鼻道可见灰白色新生物,中鼻道及下鼻道显示不清。双侧颈部未触及明显增大淋巴结。10余岁时曾患结核,已治愈。否认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病史。无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接触史,无吸毒史,饮酒30年,平均6两/日,已戒烟。

详细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mrc.com/jbzd/11026.html